词条 | 文人相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人相轻为中国古代文坛上常见的一种不道德现象。语出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指文人之间互相瞧不起,“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而“气”的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由于“气”的不同,就会显示出各人的“长”和“短”来。所以,不能“以己之长,攻人所短”。那种“自见”所长,敝帚自珍而攻人所短的恶习,是不利于文学批评的。有德行的“君子”能避免“阐于自见”,而“审己以度人”,这样就能不为“文人相轻”的现象所累。不过,我们不能把文学界的冲突和斗争,动辄视之为“文人相轻”,从而抹煞了这种斗争的意义。对此,鲁迅在1935年曾尖锐地指出:“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才能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