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从字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从字顺wencong zishun文章文字表达清楚,行文自然妥贴,不矫揉造作。 文从字顺Wencong zishun对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小学生具备写作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原语出自唐朝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其后历代文章家也都很重视这一要求,清朝黄宗羲说:“岂文从字顺者,为昌黎之所不能去乎?” (《论文管见》) 鲁迅在致姚克的信中也说过:“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到后来, 可就实在难读了。”所谓“文从字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文从”,即文章内容的条理化:结构安排得清晰,没有混乱;文气畅通,没有阻滞;合乎逻辑,没有悖谬;思路一旦确立,所有的材料都如影随形,按事物内在的发展逻辑得到妥善的安排。“字顺”,即语言文字运用的科学化:所使用的语言能恰当准确地表达文意,正确地反映事物; 语言具有无懈可击的逻辑性; 过渡自然稳妥,读来铿锵流畅;合乎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修辞习惯。总之,文从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字顺是文章的语言形式方面的问题。两方面都能做好,文章才能表意传情, 习惯上说的 “通顺”即指此意。 文从字顺唐代韩愈提出的散文写作要求。语出《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对这句话,近代古文家林纾曾作过较为确切的解释:“此句大有功夫。‘文从字顺’,似人人能之,所难者‘识职’。‘职’字是用字能得其出处,能使其安宅,用此字便称此字之职。”(《韩柳文研究法》)这说明韩愈主张语言自然流畅,明白准确。韩愈提出“文从字顺”,是为了纠正齐梁骈文的绮丽文风。因此,可以说“文从字顺”与“惟陈言之务去”是韩愈为古文运动所规定的两条美学原则,对后来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韩愈本人的写作实践并没有完全贯彻“文从字顺”这条美学原则,他的作品就有某种程度的崇尚奇险的毛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