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殊梵音“文殊师利”的略称,唐言妙吉祥。与普贤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侍,合称“华严三圣”。今四川大足宝顶山有南宋时雕刻的华严三圣。有时也与普贤一起作释迦牟尼的胁侍,位于佛之左侧,主司智德。其形象特点是戴宝冠,半跏趺坐,骑狮子,也有不骑狮子而是坐或立者,手执法器。密宗文殊作童子相,头有五髻,金色严身,体著青衣,于狮子座中半跏趺坐,右足垂下,莲花承之,作说法相。藏密文殊形象变化式样则更多。 文殊亦称“曼殊师利”。意为“妙德”、“妙吉祥”等。以智慧辩才,为大菩萨中第一,故尊号为“大智文殊”。居五台山(即清凉山,今属山西)弘法。形象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坐莲花宝座,骑狮子,象征智慧、辩才、锐利与威猛。传说曾与维摩居士谈问病况,借机弘法,充满玄理,故为魏晋名士所推崇,因而在南北朝时期,名士清客中流传着“文殊信仰”,后在隋唐时被“观音信仰”所取代。“观音三尊”中,文殊居于中央观音主尊之左,成为左胁侍。 文殊“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意译)的略称。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吉祥”。佛教菩萨名。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专司“智慧”。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山西五台山为其显灵说法道场。塑像多为身骑狮子,手持宝剑,表示智慧勇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