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气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文气说wenqishuo

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气”本是古老的哲学概念。《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有:“凡物之精,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在这里,“气”被视为万物的基本元素。到了儒家思想家那里,“气”被解释为一种主观的精神因素。孟子云:“……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可见,“气”与人的道德修养有关,是通过修养而培养成的一种精神力量。
首次将“气”的概念引入文论的是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他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是说,“气”乃是一种独特性的东西,人人有不同才情、天分和个性气质,它们共同构成各自不同的“气”。知识才能可以学得,“气”则不可强求。
除曹丕的观点之外,在中国古文论中,“气”还有不同解释。《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是自然之“气”近似于“道”。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唐代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乃是指作家主观精神修养。有时“气”也指一种风格:“秦汉以前,其气浑然”(《昌黎先生集序》)“徐干时有齐气”(《典论·论文》)。
对于“气”的解释尽管各有不同,但总起来看,在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气”,乃是一种精神特质,是动态的生命律动。它使作品获得生气,获得艺术感染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