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海以韵分类的西夏文字书。编者不详。约成书于12世纪中叶。传世为残刻本,蝴蝶装,1909年出自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斯。该残本存平声、杂类二部分,共有三千余字条。每类韵中以声母和介音的差别为序,同音字集为一组。杂类部分是平、上二声的补篇,亦分平、上二类,以声母为序排列。每一字条的注释分三部分: 首以四个字注释字形构造,多采用合成形式; 次解释词义,有解说字义、组成词组、同义词和反义词相注、指明类属用途等方式; 最后是注音,均采用反切法。编纂方法兼采《说文》和《广韵》之体例。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文海西夏王朝(1038—1227年)官修。自党项族著名领袖李元昊称帝后,诏令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大庆元年(1036年)后在其境内广为推行,并相继编成多种西夏文字典,其中以《文海》最为著名。此书以声、韵为经纬进行归类,字义解释涉及其时境内汉、吐蕃、回鹘、契丹、鞑靼、党项等民族社会生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现存残本藏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其中“文海·平”89页,2600多字;“文海·杂类”20页,约600字,共3000多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文海研究》收有影印件。 文海以韵分类的西夏文字典。约成书于十二世纪中叶。传世为一残本,1908年出自中国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苏联。该残本包括平声、杂类两部分,共有三千余字条。平、声部分为九十七韵(据《文海宝韵》说为八十六韵),上声全佚,每类韵中的单字以声母和介音之间的差异为序排列,同音字编作一组,各组用小圆圈相隔;杂类部分为平声部分之补篇,亦分平上两类,每类又按声母之顺序编排。字条的注释包括三部分: (1)注释字形构造,多采用合成形式;(2)解释字义,多采用解说字义、组成词组、同义词相注、指明类属用途等方式; (3)注音, 均采用反切法,同音字组中反切上下字标在第一个字上。编纂方法兼采 《说文》和 《广韵》之体例。为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文海?—1900晚清时人。字仲瀛,姓费莫氏,镶红旗满洲人。同治元年 (1862) 翻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任军机章京,历官监察御史、郎中、知府、按察使。光绪二十二年 (1896) 升授驻藏大臣,奏称西藏博窝地方靖远禅师第穆图克图及其弟以邪术诅咒达赖喇嘛,往剿之。然据称其时藏地无乱,亦未用兵,乃以此谎报军需20万两,尽入私囊。嗣后,清廷颁赏。二十六年以赴川就医卒于道,赠太子少保衔,赠忠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