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章精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章精义文论。宋人李涂撰。一卷。作者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1131—1162)间在世。此编《经籍志》著录二卷,而世无传本,唯《永乐大典》存之,署“李耆卿”撰,不署时代,疑耆卿或李涂之字。主张“做大文字,须放胸襟如太虚始得”,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持论较平实稳当,不拘门户之见,于文章工拙繁简、源流得失,分析至为明晰。有《格致丛书》本,《琳琅秘室丛书》本,《文学津梁》本等。 《文章精义》南宋李涂撰。今本仅1卷,101条。该书主要论述北宋以前的散文,也偶及诗歌。其论文多宗六经,不屑屑于声律章句,辨识源流得失,颇多卓见。作者对韩、柳、欧、苏四家不同风格的把握,对先秦、两汉一些散文家不同气质的体认,对散文创作中“请客对主”、“一节高似一节”(层层深入)等技法的研究,也都显示了该书在宋代文话中独特的价值。 《文章精义》古代文章学著作。宋人李涂(耆卿)著。原书早佚,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收系由《永乐大典》录出。今本只一卷,计101条。或谓于钦笔录其师李涂论文章之语录而成此书。至元至顺三年(1332)付梓。明代焦竑《经籍志》著录本称二卷,疑今本也非足本。此书为评点古文写作方法、风格专著,多以先秦、两汉、唐宋名家名作为例,形式如诗话,虽然比较零散,但不少论断精当,有“点到为止”之妙。例如对作文起句发意、结句见主意、师承渊源等论述均有独见。其中,论“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学文切不可学怪句,且先明白正大”以及反对“务要崎岖隐奥辞不足以达意”等,影响颇大。清《四库提要》评说“世传韩文如潮,苏文如海,及春蚕作茧之说”“亦具见于是书”,足见其波澜。有《格致丛书》本、《文学津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刘明晖校点本(与《文则》合本)。 文章精义一卷。宋李涂撰。李涂,字耆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其事迹亦无可考。著有《文章精义》。是书世无传本,诸家书目亦皆不载。唯《永乐大典》有之。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有李涂 《文章精义》二卷,亦无传本。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署名李耆卿的《文章精义》一卷,即为是书。李涂论文多原本六经,不屑于声律章句。其于诗,重“理趣”,尚 “古淡”,不专于“文”“道”关系上作文章,而对文章艺术形式的推求,亦独具裁鉴。如言三苏之文不离纵横,二程之文不离训诂,均持平而论,破除洛、蜀门户之见,非他人肯言;又如称“韩愈之文如潮,苏轼之文如海”,及“春蚕作茧”之说,亦皆出于是书。李涂还把先秦之文分为“三世”,并提出古今文章分为五等的看法,称:“经是山林中花,史是园圃中花,古文高者是栏槛中花,次者是盆盎中花,下者是瓶中花耳。”这把各种文章都放到同一标准下的分类考察,亦属有所创见。另外,其所倡“春蚕作茧,即物成性” 的创作方法及求文章应以朴拙直质为上的观点,都使是书成为十分可贵的宋代文论著作。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格致丛书》本、《琳琅秘室丛书》本、《文学津梁》 本及刘明晖点校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