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03 文赋用赋体形式写成的古代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论文学创作的专著。西晋陆机撰。全文共20节,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序言说明文章撰写的缘起与意图,结语论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文则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较详细地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论述了想象、联想与构思的关系,强调文学创作的形象化,突出了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性。同时,对写作方法与技巧问题,创作中的灵感即“感兴”问题,文体风格及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问题,也都有精辟的阐释。此外,还强调创新,反对模拟,反映了作者卓越的见识。《文赋》的理论建树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较大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便直接受其启发。但它“尚巧”、“贵妍”等观点,也给文坛带来不良的影响。 文赋wenfu赋体的一种,用古文写作,与用骈文写作的俳赋相对而言。唐代韩愈、柳宗元在开展古文运动的同时,在赋的写作中继承先秦两汉古赋传统,运用了古文语言。其后,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典型的文赋作品。北宋欧阳修、苏轼进一步发展了文赋的形式,代表作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它具有赋的结构,用古文语言写作,“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 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一反俳赋、律赋在骈偶、用韵方面的限制,而趋于散文化。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丽矣。”文赋一般不排斥骈偶句,欧阳修《秋声赋》 中的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苏轼《赤壁赋》中的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等只在行文中偶尔用之,不像俳赋一味追求声色的华丽,用韵上也较为自由,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掺有大量的长句。除连接词语外,还使用虚词。文赋吸收了古文的章法、气势,虽有铺陈,但克服了喜用僻字和堆砌的毛病。押韵自由,有句句押,也有隔句押,也有三四句才押,韵脚也不一定在句末。 文赋文论。西晋陆机作。此文是赋体文学论。文中谈到了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他自己的文艺批评的标准。文中关于思想内容是作品的主干,文采是主干上的枝叶的看法,以及文贵创新的见解,十分精辟。其中对古典文学各种体裁的分析也很精当。此文对后来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一些篇章影响很大。 文赋理论批评专著。西晋陆机撰。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所著文章凡二百余篇,现存诗一百余首。有《陆士衡集》十卷。 文赋❶文论。西晋陆机作。论述文学的创作过程,尤以对构思过程中的想象和感兴等问题的论述为精辟。对刘勰的《文心雕龙》颇有影响。张少康有《文赋集释》,收集颇富,注释亦详。 文赋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写作韵文是文赋的体裁特点。以散文句式为主,句式参差不齐,押韵也比较随便,实际上是用写散文的方法写赋,而不追求铺排与藻饰,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章法开放流畅。关于文赋的地位,后人有不同看法,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觉得它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但一般认为,宋代文赋是赋体发展的最后阶段。唐代文赋代表作为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为欧阳修的《秋声赋》,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 《文赋》西晋陆机作。与《典论·论文》相比,《文赋》的理论已趋于系统化。多方面论述文学现象的种种原理,文学创作的种种规律和方法,表现出体系化倾向。《文赋》最突出的贡献,是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深入细致地描述了创作过程。构思时的精神状态,谋篇行文时的情形,以及创作灵感的通塞等,都作了真切的描述和精细的把握。由于体察真切、思考深入,所以精见迭出。“诗缘情而绮靡”,揭示了诗的审美本质:情感性。这与“诗言志”的传统说法各标一帜,对后世诗坛发生了深远影响。“立片言以居要”的观点,“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这种贵独创的观点,写文章“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的观点,文章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的观点,都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深入展开的可能性,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关键性问题。正因为《文赋》有如此多的发现和建树,所以得到历代的重视。 文赋文体名。宋代用散文章法作赋,不拘泥于字句的声律对偶,而专门抒情说理,因文而名,故称“文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开文赋先声。 文赋赋体的一种。是用古文语言、赋的结构写作的韵文。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打破了骈偶的语言形式,直接继承先秦两汉的古赋传统,用比较整饬但又不拘对偶的古文写作。如韩愈的 《进学解》、柳宗元的 《答问》 等。虽不以赋名篇,实质上即是文赋。杜牧的 《阿房宫赋》 可视为代表作品。北宋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继承了韩、柳的传统,反对西昆派骈偶的文风,使文赋的发展日臻成熟。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 《秋声赋》,苏轼的前后 《赤壁赋》。它们不象古赋那样格局宏大、词藻丰赡、对偶严整、板重堆砌,但保留了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清新活泼。从文学体裁发展的规律来看,文赋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