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民主主义经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06 新民主主义经济

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内。在根据地内,没收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反动政权的工商企业和财产,将其变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公营经济;领导和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耕者有其田”;组织和发展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合作社经济;允许私人中小资本存在;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内的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内,没收了日伪的财产归人民民主政权所有;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为调动社会各阶层参加抗战,在农村将土地革命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合作社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为了打破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这些措施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1947年以后解放区的面积不断扩大,相继解放了一些大中城市。通过没收国民党政府的官僚资本,使解放区的国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保护。在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普遍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了农民。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并为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准备了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代替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在农村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接着,开始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由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合作社,把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在城市,一方面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另一方面从1953年起通过公私合营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在全国城乡开展了个体手工业经济通过合作化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从此,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对立物。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发动武装起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势下,从革命根据地区诞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资本主义的因素,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因素。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另一方面也允许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帮助及鼓励其发展。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标前提下,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诞生之初比较弱小,但代表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取得了全国范围的胜利而成为中国统一的经济形态。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经济才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终结。新民主主义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终结的历程,经历了产生、发展、壮大、全面胜利及终结等几个时期。
1927年7月到1937年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萌生时期。主要在革命根据地内开展以 “打土豪,分田地” 为基本内容的土地革命,并进行以保障革命战争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建设。苏维埃政府将操在帝国主义手中的一切经济命脉实行国有; 对中国资本家的企业及手工业,现尚保留在旧业主手中而不实行国有,但由工人监督生产委员会及工厂委员会实行监督生产。根据地经济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 “私人经济,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的期间也必然还是优势”,“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1937年2月到1946年4月,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时期。抗日根据地经济是统一战线的经济,由多种经济形式组成: 劳动人民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公营经济以及封建地主经济。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抗日战争时期迅速发展。1946年5月到1949年9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壮大时期。解放区国民经济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土改的深入进行,农业、工商业恢复并发展,解放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和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收官僚资本,使国营经济直接掌握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动力、工业原料和将近50%的棉纱产量,国家控制了绝大部分银行业务和国内外贸易,掌握了全部铁路和大部分现代化交通运输,奠定了改组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953年初到1956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终结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全国建立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建立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