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xinsheng’er muzixuexing buherong xuebing本病主要是因母婴血型不合,使胎儿体内红血球受到破坏,而形成的一种急性溶血性贫血,本病为新生儿期所特有。人的血型除我们平常知道的ABO系统(即A、B、O、AB型)外,还有其他一些系统,现已发现人体内有26个血型系统。临床上以Rh及ABO系统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多见,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为主,即母亲为O型,婴儿血型为A、B或AB者,有可能在第一胎发生ABO溶血病但母婴有上述血型关系的虽较多,产生溶血病者并不多,而且临床症状大多较轻,仅有少数比较严重。Rh系统不合者在我国少见。症状:生后不久,新生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黄疸出现越早,发展越快,病情越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核黄疸。可有贫血、明显水肿,心衰,肝脾肿大。诊断该病除靠临床表现外,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有关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型及免疫抗体的测定)。治疗:如产前已确诊者,可在适当时机提前分娩,分娩时要加强监测,生后断脐要早,并要保留脐血送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疸的进展速度。轻者可用蓝光治疗和静脉输白蛋白,严重者及早进行换血治疗。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换血疗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挽救了不少病儿的生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