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腊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20 方腊起义北宋末年(1120年秋),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雇工方腊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短短3个月就接连攻占了睦州、歙州、杭州等地,队伍发展到近百万人,威震东南,人民纷纷响应。1121年,宋徽宗派童贯前去镇压,并联合各地地主武装向起义军反扑。不久,杭州、歙州等相继陷落,方腊率部退回青溪。同年4月,青溪被宋军攻陷,方腊被俘,就义于开封,历时近一年半的起义失败。 方腊起义FangLa qiyi北宋末年江南农民起义。宋徽宗时,政治腐败,国库空虚,统治者加重了对老百姓的掠夺,“花石纲”的骚扰使两浙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宣和二年(1120),雇工出身的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发动起义,由于摩尼教鼓吹只有通过斗争,光明方可战胜黑暗,所以,广大摩尼教徒及贫苦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很快从千人发展到10万多人(《青溪寇轨》)起义者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反映出农民阶级平均主义的思想。起义军所到之处,杀贪官,劫富室,把地主官僚的财产分发给穷人。至十二月,已攻克睦州、歙州、衢州、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皆在今浙江、安徽境内)。方腊起义给宋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宣和三年正月,宋廷一面下令撤“花石纲”,一面派童贯率大军15万前去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四月,义军与官军在帮源峒(今安徽歙县南)发生激战,7万起义军壮烈牺牲,方腊被俘,在开封就义。起义军余部仍坚持战斗,终于在宣和四年三月被镇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