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组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吴组缃1908—Wu Zuxiang

现代小说家,古典文学研究者。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一个塾师兼商人家庭。1920年至1923年在宣城、芜湖、南京读中学期间,开始对新文学作品发生兴趣。中学毕业后到上海进私立持志大学读书。1925年,短篇小说《鸢飞鱼跃》发表于《妇女杂志》。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开始重视钻研社会科学理论。1932年加入“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大同盟”。这一时期先后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离家的前夜》、《菉竹山房》、《卍字金银花》等小说。这些作品大多表现封建礼教对于妇女、青年的压迫,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识,也初步显示出他的含蓄严谨、细致精微的艺术风格。
茅盾《子夜》的出版开扩了吴组缃的艺术视野。他开始创作社会剖析小说。1934年发表的《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就属这类作品。代表作《一千八百担》以宋氏宗祠的一千八百担积谷为焦点,透视了地主阶级的腐败和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趋势,赢得了文坛的赞誉。这些作品收入短篇小说集《西柳集》和小说散文集《饭余集》。
1935年1月起,吴组缃应冯玉祥的邀请,到泰山担任国文教师和秘书。抗战爆发后,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鸭嘴涝》(后改名《山洪》)。作品反映了农民抗日意识的逐步觉醒。1946年至1947年,随冯玉祥访美。回国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并发表了不少古典小说方面的研究论文。

吴组缃1908~1994

现当代作家、教授。原名吴祖襄。生于安徽泾县一塾师兼商人家庭。1929年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读书,同时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了多篇反封建礼教和关心妇女命运的短篇小说及散文。后在茅盾作品影响下,创作了《一千八百担》、《樊家铺》等反映20世纪30年代农村急剧破产的优秀短篇。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鸭嘴崂》和短篇《铁闷子》,表现人民抗战意识的觉醒,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有较深刻的揭露。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