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旋螺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旋螺殿

位于县城西约32公里的石牛山。因殿所处地势循环如旋螺而得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建,清雍正、乾隆、嘉庆年曾三次维修。1949年以来亦有修葺。殿为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三层三檐,内实二层。由几十个斗拱构成,造型奇特。殿内底层以四根抱围粗大的井下柱落地,直到二层,其外周围有檐柱八根。南向二檐间开门,其余七面均以瓦面为槛墙,仅北面开有棂窗。圆屋顶无构梁,以天棚拱代替梁担,运用斗栱分力负重。其造型设计、建筑工艺与施工技巧,可与号称“世界第一艺术”的山西应县木塔相媲美,也是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奇观。

旋螺殿

古建筑。又称文昌宫。在宜宾市郊李庄镇。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 八月建成,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曾4次修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次维修,仍存初建时风貌。殿南向,建在长形石砌高台上,高12.5米,外观为三重檐亭阁式八角攒尖的木结构建筑,内为二层、三层檐的八垂脊上饰蹲兽,平面呈八角形,每角竖八方形石檐柱,殿内建四井口木柱直贯二层,井口柱间施抬梁二层,连接四面环柱,构成方井状。柱间以抬梁、穿枋、角梁连接,形成独特的梁架。殿的斗拱形制与宋、清官式不同,与其他明代古建筑也不一样。顶部藻井,结构独特。斗拱左侧用如意斗拱,右侧斜翘和斗拱后尾向上重叠呈网目状,因八面之顶都向右侧转上,如旋螺状,因而得名。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旋螺殿

又名文昌宫。在四川省宜宾市西30公里李庄镇北石牛山下。殿为两层三檐八角,高25米。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内供文昌帝君神像,气势回环迂曲,故名旋螺殿。大殿造型瑰秀,风格独特,富有明代建筑特色。从梁架、斗拱、藻井上可以看出结构之精细,运用力学之巧妙,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之为“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