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族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族谱指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谱。《南史·贾希镜传》:“希境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谱,合百帙,七百余卷,该究精悉,皆如贯珠,当时莫比。”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或同宗、或同族聚居共食,他们遂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后代沿续不辍,形成谱系。对族谱的修订,至明清时期达到完备,它一般是由下列内容组成:序文、谱例、目录、家训族规、族墓、祠堂、族田、自始迁祖以下全族已故和现存的所有成员谱系表。古俗,每年正月会集同宗族之人修谱,于春夏秋冬四时的孟月再聚集同宗族之人读谱。宋以前的族谱内容,多为世系图列,人物传记比较简单。宋以后则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立谱宗旨、原则、序或跋、谱例、目录等;第二部分包括以人物为中心的谱系、传记、墓志铭、遗像以及官场经历、诗文、随文等; 第三部分包括族约、祠规、祠记、祠产记、坟墓记、墓图、契据、义庄条规、义庄记、义田记等。所以一部完整的族谱,可以全面反映出一个家族生活的历史。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