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产阶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无产阶级wuchanjieji亦称工人阶级。指不占有生产资料,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和壮大起来的,是和资产阶级一同产生、互相关联而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后,破产的小作坊主和手工业者、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等形成了最初的无产阶级。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转变为大机器工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不但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使之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小生产者纷纷破产,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形成了一个同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相对立的人数众多的现代无产阶级。恩格斯指出:“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这个阶级,随着产业革命对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部门的占领,在人数上不断地增加;而随着人数的增加,它在力量上也增加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7页)到19世纪的30~40年代,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又称“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发展而壮大。19世纪4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自在阶级成为自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彻底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是指不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向资产阶级出卖劳动力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雇佣工人。又称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亦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指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最初出现于14世纪和15世纪欧洲的手工业工场,随着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根本对立的阶级。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武装了无产阶级,使它由自在阶级逐步发展为自为阶级。由于无产阶级是与现代大生产相联系的,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它最富有远见,最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彻底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使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必须在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工农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摆脱了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一般称为“工人阶级”。中国的无产阶级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一开始就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并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能够同农民结成亲密而巩固的联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现在,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