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昌谷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昌谷集诗文别集。南宋曹彦约(1157—1228)撰。二十二卷。彦约字简甫,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历建平尉,累迁湖南转运判官。以功授兵部尚书,不拜,改宝章阁学士,知常德府。著有《舆地纲目》、《经幄管见》等。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诸书皆不著录,唯焦竑《国史经籍志》有《昌谷小集》二十卷,钱溥《秘阁书目》有《曹文简公集》十五册,然亦久无传本。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成。卷一至卷三为各体诗三百八十余首,卷四表,卷五封事,卷六上书,卷七启,卷八、九状,卷十至十三劄子,卷十四序,卷十五记,卷十六榜文,卷十七跋,卷十八至卷二十墓志,卷二十一、二十二杂著。其间奏议大都通达政体,可见施行,所论确凿有识。《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唯俪词韵语稍伤质朴,然不事修饰而自能词达理明,要非学有本原者不能也。”有《四库全书》本。 昌谷集别集。唐李贺(字长吉,家居福昌县昌谷)作。自编为四编本,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四卷本《李贺集》,219首,五卷本为242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将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姚文燮《昌谷集注》、方扶南(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汇编断句,题《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据此重出点校本,名《李贺诗歌集注》。 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 (790—816)撰。李贺,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愈、皇甫湜赞誉。在应河南府试后,入京赴礼部试,但不第。后以恩荫得官,为太常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死时二十七岁。著有诗集五卷。李贺长于歌行,尤善乐府,辞尚奇诡,构思奇特。其诗作想象丰富,善熔炼辞采,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称为“李长吉体”。此集又名《李长吉歌诗》、《李贺诗集》等。又因李贺生于昌谷,故名《昌谷集》。有诗二百三十三首,分为四卷。杜牧为之作序,李贺亲自编定,授其好友沈子明,故得以传世。到了宋代,又增加《外集》一卷,并有五种版本流传,即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又谓上党本)。宋以后,除鲍本外,其余四本皆不传世。现今通行的所谓金刻本,即碣石赵衍本。据赵衍称“此书原本系北宋司马温公旧物。”虽标金刻,实为元蒙哥六年,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刻。《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名为《李贺歌诗编》。元明时,刻本有复古堂本,复古堂本翻刻本,万历广平王家瑞刻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此本“雕印极精”,可能出自碣石赵衍刻本。毛晋汲古阁本,依鲍氏本覆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