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十三陵雕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十三陵雕刻

建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的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形成一片方圆40平方公里的陵区。神道由南面入口,神道两旁分列石兽共十二对,依次为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骏马六种,每种四躯,两立两蹲。石兽之北是一对浮雕有盘龙和云气纹的白玉石望柱。柱后面是四对石刻文臣,两对石刻武将。文臣执笏肃立,服饰简素; 武将披甲戴盔,手执金吾,屹然挺立。这些庄重威武的文武官员及神兽动物形象,以其高大坚重的立体造型,左右对称、相等距离的整齐排列,象征着墓主人的 “仁德睿智” 和 “天纵上圣之尊,文治武功之业”,同时也体现井然有序的封建统治制度,增强并渲染了整个陵苑建筑的政治主题。明十三陵的雕刻生动雄壮,体量硕大,石骆驼和石象,连其基座每躯达30多立方米。人物雕像比较注意性格特征,如文臣的持重、稳慎,武将的威武、庄严,表现得恰如其分。同时也注意写实性与装饰性的结合,整体感与细部刻画的协调。并且在造型上还考虑到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和露天永久置放的特殊要求。明代帝陵除十三陵外,尚有南京朱元璋的孝陵和江苏泗洪县的祖陵,其石刻雕像在内容、数量上大致与十三陵相仿佛。明代帝陵雕刻具有题材广泛、数量较多、规模庞大的物点,但有些石雕显得呆板僵硬,不及汉唐陵墓雕刻那样充满生气和活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