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佘市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佘市桥原名道济桥,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跨道水。宋宝庆元年(1225) 僧人广海募资雇匠,垒石为北,斫木为梁,初建此桥。咸淳四年 (1268) 里人增修。岁久,三址毁损。元至顺二年(1381),曾任慈州县柿溪州学正刘世英,捐缗钱20万,募工取浮山石建墩,越6年建成十址九甃两堤的屋桥,其高8.7米,其长83.33米,桥上屋二十六楹,中四阁,左右有轩,南北为门,镌有石浮屠二范、金犀三琢、石犀四座。清乾隆五十六年圯于水; 五十九年冬里人重修,比原桥高0.33米、宽1米。同治元年 (1862)复圮水。同治六年 (1867) 再度重建为石拱桥,计7孔4.7米,桥宽6.5米。1955年修建临澧至石门车湾公路时,临澧县交通局组织施工,在西岸增建2孔8.5米钢筋混凝土梁桥,全桥长114米,至今完好。 佘市桥原名道溪桥,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南宋宝庆元年(1225) 僧人广海垒石为墩,砍木为梁,初成此桥。咸淳四年(1268)里人屯田总辖李元佐、进义副尉梅兴祖增修。元至顺二年 (1331),祖居佘市桥南岸的慈利柿溪州学正刘世英捐资20万缗,当年十一月开工,取浮山石建十墩台九孔二堤,高2丈6尺,宽2丈7尺,长25丈,上建梁屋26楹,中建4阁,左右有轩,南北为门,另建有石浮屠2范、金犀3只、石犀4只。至元二年 (1336)八月竣工。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圮于水。乾隆五十九年(1794)冬,里人集资重修,增宽3尺,增高1尺,建石栏杆,费银3万余两,历时8年竣工。同治元年 (1862)又圮于水。同治六年(1867) 同知蒋明章捐巨资,由其子蒋锡瑞督工重建。1955年修建至石门车湾公路时将该桥改为公路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