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夷待访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明夷待访录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黄氏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否定“君为臣纲”的宗法观念。批判封建之为法,为“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是“非法之法”。并一反封建社会抑商贱工的思想,提倡“工商皆本”,有益生产;更以学校为舆论的公开场所,以使天子不敢自专。凡此诸项民主主张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普遍赞扬,认为可割除百王之敝,而使国势复起。梁启超更谓此书“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对当时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和民主革命运动具有深刻指导意义。有《四部备要》本,《海山仙馆丛书》本。 198 明夷待访录清初政治思想著作。黄宗羲作。1卷,有《原君》、《原法》、《置相》、《学校》等21篇。本书以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阐发民主主义思想为宗旨。在政治上,指斥封建君主把天下当作 “一人一姓”之私产,“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万民是“主”,君是“客”的思想。主张“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应 “分其是非于学校”。另外,本书还提倡恢复井田,合理征税,统一货币,“工商皆本”,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对清末民主思想颇有影响。清乾隆间被列为禁书,嘉庆间初刻本印行。1955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梨洲遗著汇刊》本校点出版。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阐发民主启蒙思想的著作。明末清初黄宗羲著。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师从于刘宗周。继承父志,领导复社成员坚持进行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后,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开展武装抵抗。明亡后,隐居著述、讲学,屡拒清朝征召。学问极博,最有成就的是史学,开浙东史学之先河。“明夷”是《周易》卦名,该卦第五爻有“箕子之明夷”句,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危难境地。“待访”,向往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故事,即待开国之君来访之意。表明作者自视此书为新社会描绘了蓝图。 明夷待访录明清之际黄宗羲著。一卷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箕子之明夷”句。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抨击封建君主制,主张学校议政,倡导恢复井田,合理课税,统一货币,并认为“工商皆本”,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乾隆年间列为禁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55年有点校本出版。 明夷待访录明清之际黄宗羲著。凡1卷。有《原君》、《原臣》、《原法》、《学校》等21篇。“明夷”取自于《周易》“箕子之明夷”句。以此为书名,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意思。“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百年后刻行于清嘉庆年间。流传本还有:清末《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初年上海时中书局《梨洲遗著汇刊》本、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本。书中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下,专制君主“以一己之利为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为“博我一人之产业”、“奉我一人之淫乐”,而鱼肉百姓,屠毒肝脑,敲剥骨髓,故指斥“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并由此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强调国家的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主张君主的职责在于“养民”(《田制二》),其“所毕世经营者”, “为天下也”,“使天下受其利”,“释其害”(《原君》);臣道亦应“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臣》)。同时提出,学校应参与议政,“危言深论”,使“天子亦遂不敢自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书中还倡导“工商皆本”、统一货币、“民富”、平等等主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近代民主启蒙思潮的萌发颇有影响。 明夷待访录一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全书成于康熙二年(1663),分“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阉宦”等篇章,共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明夷》中“箕子之明夷”,意思是箕子身有明德而逢纣之恶,作者自感不遇,又不欲出仕,故用“明夷待访录”为本书书名,表达期待“如箕子之见访”的含义。全书大胆地揭露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此书主张法制,提出加重宰相职权以限制君权,把学校变成议政机关,有监督弹劾郡县地方行政官吏的权力。主张“重定天下之赋”,提出井田式解决土地的办法。排斥以 “工商为末”的传统思想,认为工商“皆本”。作者对于土地、教育、军事、货币等制度也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作者在全书中发挥了进步的民主思想,故在清乾隆年间被列入“禁书”之列,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嘉庆时才有此书的刻本,并成为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时期反君主专制的重要宣传资料。此书是清代杰出的反君主专制政治专著。全书初刻本为浙江慈溪二老阁所刻,现存版本主要有清道光咸丰间番禺刻本、光绪中补刻《海山仙馆丛书》本、同治十三年(1847)虞山顾氏刻《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四年(1915) 中华书局出版《梨洲遗著汇刊》本、1955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明夷待访录》清初学术著作。黄宗羲(1610~1695)著。含《原君》、《原臣》、《原法》等21篇。本书大胆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毒害,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姓呼?”书中的论点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乾隆年间列为禁书。清末维新派人士将此书作为理论武器,广为印行。维新派领袖梁启超(1873~1929)说此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