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简工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易简工夫南宋思想家陆九渊的道德修养方法。源于《周易·系辞上》:“易简则可久可大。”陆九渊反对朱熹“以道问学为主”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等道德修养方法,吸收佛教禅宗思想,提倡“以尊德性为宗”的直觉本心的道德修养方法,并自名其为“易简工夫”。淳熙二年(1175),在鹅湖之会上,朱、陆相互攻讦。朱熹讥刺陆九渊的道德修养论为“禅学”,陆九渊则认为自己的“易简工夫终久大”,而朱熹的“支离事业竟浮沉”(《陆九渊集·鹅湖和教授兄韵》)。所谓“简易直截”、“易知易从”的“易简工夫”,就是在“先立乎其大者”(孟子语)的基础上,“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语录》下),通过“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语录》上),不断剥病去欲以发明本心的方法。实质上,这是一种神秘直觉主义的道德修养方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