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的一篇通信。1930年1月5日,毛泽东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而写成。曾以 《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同志的信》为题,收入中共中央书记处1941年12月编印的《六大以来 (上)》 的补遗部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也作了删改。毛泽东在这篇通信中,首先,针对林彪以及党内的一些同志在对时局的估量上存在着的悲观思想,批评了他们提出的 “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 的理论,指出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靠单纯的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的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只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才是半殖民地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其次,毛泽东在信中总结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发展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把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概括成为朱德式、毛泽东式、方志敏式的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路线,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结合发展革命的总概念。第三,提出了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科学分析方法。毛泽东针对共产党内一些人对时局的主观主义估量和共产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和盲动主义,指出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本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最后,毛泽东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基本矛盾,描绘了革命潮流的发展趋势,论证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革命道理。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