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衬yingchen修辞学术语。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或以彼衬此,或相互对比的修辞方法,叫作映衬。 根据两项的关系,可分为反映和对衬两种。1.反映。也叫“反衬”。为突出某事物,举出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对立面作衬托,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例如:❶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❷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鲁迅《祝福》) ❸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朱自清《绿》)例❶是以“反”衬“正”。例 ❷是以“景物”衬“情”。大肆渲染鲁镇除夕的热闹气氛和声响,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达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把幸福建筑在人民痛苦之上的封建统治者的憎恨。例 ❸是以“彼”衬“此”。用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反衬梅雨潭色彩浓淡适宜,波光明暗适度。2.对衬。也叫“对比”。举出相关或相对的两件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彼此相映,相互对比,起“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 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❺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藤野先生》)例 ❹通过鲜明的对比,道出一个真理:以人民为敌的人,即使还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为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他们的英名和事业也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例 ❺用“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相互映衬,突出了藤野先生的崇高、伟大。 运用映衬,可以使所写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所说明的事理更全面、有条理;所抒发的感情更强烈、真挚。 运用反衬,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喧宾夺主。运用对衬,要抓住问题的实质,用来对比的两项必须有本质属性。 对衬与对偶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两种不同的辞格。对偶着重于结构形式方面,对衬着重于内容方面。 映衬Yingchen修辞学术语。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或以彼衬此,或相互对比的修辞方法,叫做映衬。映衬可分为反映和对衬两类。1. 反映,也叫 “反衬”, 为突出说明某一事物,举出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并举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以彼衬此,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例如:❶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用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两件相关的事物,衬托庖丁解牛技术之精湛。 ❷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 以敌军的重围衬托我军镇定自若。2. 对衬, 也叫 “映照”, 为记述某种情况、说明某个道理,举出相关或相对的两件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对比,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 ❸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这一例通过鲜明的对比,说明一个道理:与人民为敌的人,生命毫无价值;为人民谋利益的人, 虽死犹生。反映和对衬都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对比而有侧重、有倾向的是反映;既无侧重,也无倾向,靠对比本身显示意义的是对衬。二者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 ❹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例中蝉翼与千钧、黄钟与瓦釜、谗人与贤士各成对衬,而前两句对衬又为后一句对衬形成烘托,突出要说明的事理“世溷浊而不清”。运用映衬,可以使所叙写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所阐发的道理更加全面、有条理。对衬与对偶有互相交错之处,有的对衬可以用对偶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 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但对衬与对偶也有明显的区别:对衬在于将相关相反的两件事物互相对照,不严格要求句法的对偶,重在内容方面;对偶在于将结合相同的两个句子互相对照,对其所反映的事物是否相关相反在所不问,重在形式方面。 映衬辞格之一,也称“衬托”“陪衬”“烘托”。用和被描写的事物相似或相反的另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运用映衬,可以使本体(被衬事物)通过渲染强调而更加鲜明突出,可以使情感与景物交融而显得更为深沉浓烈。映衬可分两类:(1)正衬。用来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是类似的、一致的。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例中写故乡的荒凉萧索,衬托出“我”的深刻乡愁。(2)反衬。用来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是相反或相异的。如:“早晨像盐粉一样飘下来的雪花,越来越大,终于变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莫斯科变成了一个银白世界。有几辆黑色的轿车,给雪花盖住,也仿佛成了陷在盐堆里的黑色小甲虫。只有一簇簇的小白桦树,这著名的耐寒的树木仍然坚强挺立,它虽然也戴上顶冰雪帽子,仍是依旧不减其雄姿翠色;大风刮过,它们摇曳一下身子,雪花就一个劲儿地向下滑落了。”(秦牧《欧洲的风雪和阴霾》)例中以风雪之大反衬了小白杨的顽强挺立,仍然不减其雄姿翠色,从而突出了主体,给人以活力。辨认衬托时,注意衬托有主次之分,衬的部分是次,被衬的部分是主;对照不分主次。对映衬的范围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包括正衬和反衬,有的只包括反衬;有的包括衬托和对照,有的只指衬托或只指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