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莺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春莺啭唐代乐舞。属软舞类。《教坊记》载: “高宗晓声律,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因乐曲中含有西域音乐成分,故元稹在《法曲》里将此曲列入胡乐。后将此曲改编成舞曲,分为序曲一叠,飒踏二叠,入破四叠,鸟声二叠,急声二叠,每节16拍。其中序曲有唱词,称为游声。舞蹈用女伎十人,舞姿轻盈妩媚,在宫中十分流行。也有一人舞者。《进馔仪轨》: “《春莺啭》,设单席,舞妓一人,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离席上而舞。”张祜有《春莺啭》诗:“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 春莺啭软舞之一。流行于唐代宫廷、贵族家宴及民间的小型舞蹈。舞姿优美柔婉、节奏舒缓。唐代诗人张祜在《春莺啭》诗中写道:“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这一舞婆娑柔曼,多彩多姿。春莺啭曾传入朝鲜。《进馔仪轨》一书载:“春莺啭,……设单席,舞伎一人,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离席上而舞。”春莺啭在唐代也传入日本,男子戴鸟冠而舞,与唐代女子软舞不同,是日本民族化了的雅乐舞蹈。 春莺啭唐代西域乐舞。其后东传朝鲜,又传入日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