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038 晋265 —316 317—420265年司马炎称帝,定国号为晋,建都洛阳。传4帝,历52年。史称西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国号仍称晋。为与建都洛阳的晋相区别,史称东晋。期间,自304年至439年,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在北方和巴蜀地区先后建立过16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其实,民族不限于5个,政权尚有汉族的冉魏、鲜卑族的西燕、鲜卑拓跋氏的代(北魏前身)和丁零族的翟魏等。这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西 晋 世 系 表 东 晋 世 系 表 十六国兴亡表
晋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期分封侯国至公元前369年被韩、赵、魏三国所分,晋国灭亡。西周初封周成王弟叔虞为侯,其地今山西西南一带,国号晋,建都于唐。春秋初昭公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后陆续攻灭周围小国,至晋文公成为一方霸主。即今山西省大部。今山西省简称为晋便源于此。三国后期,司马炎称帝,国号晋。自武帝 (司马炎) 泰始元年 (公元265年) 起至愍帝 (司马邺) 建兴四年 (公元316年) 历时51年,史称西晋,被汉国所灭。迁都建康 (今南京) 自元帝建武元年 (公元317年)起至恭帝 (司马德文) 元熙二年 (公元420年) 被南宋刘裕取代。两晋共15帝156年。 晋先秦时期诸侯国名 姬姓。为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所封,开国君主是周成王之弟叔虞。其疆域在今山西西南部,都城在唐 (今山西翼城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 (今山西闻喜东北),造成混乱,一度出现分裂局面,后被晋武公 (即曲沃武公) 所统一。晋献公时,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实力渐强,相继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至晋文公时,国力强盛,内修政治,外征诸侯,遂成“春秋五霸” 之一。晋景公时,迁都于新田 (今山西曲沃西北),亦称“新绛”。兼并赤狄,使疆域大扩,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为晋鼎盛时期。春秋后期,君权削弱,六卿赵氏、魏氏、韩氏、知氏、范氏、中行氏逐渐强大,相互兼并。公元前458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 其后,知伯瑶专断晋公室,强行索取韩氏和魏氏的万家之县各一。知伯又向赵氏索取土地,遭拒绝,便率同韩、魏举兵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后来,韩、魏怕赵亡后祸及自身,反过来与赵氏联合,一举灭掉知氏,并三分其地。史称“三家分晋”,时为公元前453年。自三家分晋的局面形成,晋君 “反朝韩、赵、魏之君” ( 《史记·晋世家》),成为三国的附庸 晋256—420Jin朝代名。为司马炎所建。司马炎在256年代魏称帝,国号晋,建都洛阳。316年,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政权所灭。黄河流域又陷入分裂割据时期。317年,逃亡到江南的汉族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同江南的大地主一起,拥立晋朝皇族司马睿为皇帝,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重建晋政权。历史上把司马炎所建的、都洛阳的晋政权称为西晋,把司马睿所建的、都建康的晋政权称为东晋。420年,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建立刘宋政权,晋亡。晋朝共历15帝,统治156年。 晋今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期晋于此建国,故名。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