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晋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69 晋律

晋代法典的总称。晋代法律除律、令两种主要者外,尚有《晋故事》、“户调之式”及科。律以惩正为本,令以教喻为宗,“违令有罪,则入律。”魏末司马昭为晋王,掌魏国军政大权,命贾充等14名重臣名儒删改魏律,至司马炎建立晋朝于泰始三年(267)完成,翌年“班行天下”,是为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晋令》40卷,2306条。随着统一全国,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晋律遂成为唯一推行于全国的法典。

晋律

晋代法律的总称,又专指西晋之《泰始律》。早在司马昭辅魏政时,即命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参酌汉律及魏之《新律》等法令,修定律令。晋武帝泰始二年(267年),修律完毕,于次年正月颁行天下,称《泰始律》。其篇目共二十篇,分别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诸侯,共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字。据《晋书·刑法志》称此律较汉、魏旧律是“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颁行后,又有明法掾张斐与河南尹杜预分别为该律作注释,其注得到朝廷认可,成为全国普遍遵行的法律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南朝君臣因此皆称《晋律》为“张杜律”。贾充等人在修律的同时,将有关军事、田农、酤酒等事,作为暂时权设的法令,不入于律,悉以为令,定《令》四十卷,二千三百零六条,九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字,以“施行制度者为令”,“违令有罪则入律”。又将制书、诏诰等行政文书,“其常事品式章程,各还其府,为故事”,共三十卷,与律、令并行。晋律的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也”,这是其首创之新制,成为后世依服制定罪原则的模本,对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影响十分深远。晋律,不仅限于两晋施行,整个南朝,基本上都相沿用,历时二百多年,是六朝诸律中,行用时间最长的法律,现原文已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