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晶珠本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晶珠本草又名 《药物学广论》、《无垢晶串》。本草类著作。清辛玛尔·丹增彭措撰。上、下两部。作者为著名藏族医药学家。作者亲赴各地,考察药物,历时二十年,并考证历代藏医药学著作,于一八三五年撰成是书。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 (藏文诗经体) 写成,下部为解释之部,用叙述文体。所收药物具有浓厚的藏医特色,约三分之一的药物只限藏医使用,三分之一的药物只产于青藏高原。自十一世纪起即为藏医使用,疗效确切。是书集藏药学之大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曾先后被国外译成印度文和英文出版。一九八七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青海药物研究所据德格藏历火羊年 (1847) 刻本译校汉文本,约三十一万字。 晶珠本草藏医药物学经典。又名《药物学广论》、《无垢晶串》(藏名《知麦协称》、《协称》)。清道光十五年(1835)藏医帝马·丹增彭措(生卒年不详)撰。木刻版刊印于道光二十年(1840)。帝马·丹增彭措为著名藏药学家,他通过对中国内地(包括西藏东部,青海东部、南部,四川西部等地)药物出产、分布情况,所进行的长期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试验,共搜集到各类药物数千种之多,又结合历代藏医药文献作了大量的考证和比较研究,历时二十年撰成这部藏药学巨著。 《晶珠本草》重要的藏医药物学专著。德格县藏医德玛·丹增蓬卓1720年左右著。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下部为解释。共载药2294种,除重复或不同方法加工炮制的药物外,实载1400余种。按其来源、质地、部位等不同分为珍宝、矿物、动物、土、木、火等13类,成13章。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如动物药分为角、目、舌、齿、咽喉、心、肺、脾、肝、肾、皮、毛、甲、粪、尿、奶汁等。在论述药物性效时,将药物分属甘、酸、苦、 辛、 咸、 淡6味, 轻、 、 寒、 热、 锐、 钝、润、燥8性,寒、热、温、凉、轻、重、润、燥、锐、钝、稳、重、干、稀、软、腻、细17功效,分别论述每味药物的产地、性质、功用、临床应用。修订了前代藏医药重要书籍的记载,集历代藏药本草之大成,被喻为藏医药学的 《本草纲目》,与 《四部医典》 一样现仍是学习藏医学的重要著作。现德格印经院尚藏有该书1732年的藏文木刻印版,198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汉文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