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暴风骤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44 暴风骤雨周立波著长篇小说。写于1947年至1948年。1948年12月东北书店出版。这部小说以元茂屯为背景反映了东北农村的土改运动。上卷写土改初期,即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下达后到次年全国土地会议之前的斗争情况。肖祥队长带领的工作队经过艰苦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斗倒恶霸地主韩老六,打退国民党残匪的武装搔扰,保卫了土改胜利果实。下卷写《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以后,工作队二进元茂屯,整顿农会,开展挖浮财、起武器、分田地,以及组织农民参军的情况。生动地描绘了土改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成功地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等觉悟农民的英雄典型。作品还善于选取典型事件来展示人物性格。语言活泼,富有东北地方色彩,因而一问世便在东北文艺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反响。 《暴风骤雨》baofeng zhouyu现代长篇小说。作者周立波。1947年12月在《东北日报》副刊连载,1948年完成。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上下两部。上部1948年出版,下部1949年出版。以土改工作队领导东北地区松花江畔元茂屯贫苦农民进行土改斗争为主要线索,揭示中国农村在政治、经济、观念、风俗等各方面经历的深刻变革。描绘了各阶层人在历史变革中的心灵历程,展现了翻身觉醒的农民的高尚品质。作品采用东北农民口语,借鉴传统小说单线发展的结构方法,在长篇小说艺术的民族化上作了有益的探索。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暴风骤雨长篇小说。作者周立波。1948年12月完成。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反映的是1946年党中央下达《五四指示》后土地改革运动的进展。下部反映了1947年9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的情况。小说展现了翻身农民心灵的崇高、优美。作品着力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形象,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暴风骤雨中,经历了阶级斗争的磨练,从而成长为农村中第一批坚强的革命战士,他们还具有着传统的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可贵品质。与此同时,还反映了地主的奸诈、凶狠和恶势力的余威。小说写出了土改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反映土改斗争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小说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以肖群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领导贫苦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斗争为主线,展开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面,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被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了千百年的中国农村各方面经历的伟大变革,热情歌颂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土改斗争。小说构思宏伟、结构紧凑,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熟练地采用了东北民间口语,使作品颇具乡土气息。 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周立波著。1948年12月东北书店出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著名长篇小说之一。全书共分两部。第一部反映从1946年党中央发表“五四指示”后松花江畔元茂屯土改初期的斗争情况。肖祥队长带领土改工作队来到元茂屯,发动赵玉林、郭全海等贫苦农民开展了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第二部反映1947年10月 《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的深入发展。郭全海继承了赵玉林未竟之业,在肖队长支持下,清除了农会的坏分子,斗倒了地主杜善人,抓住了特务韩老五,取得了土改的新胜利。经过这场暴风骤雨的洗礼,新的生活展现在元茂屯人们的面前。作品以宏大的气魄与近于史诗般的规模,生动地反映了东北地区土改运动的全过程,展示了农村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所经历的历史变革,歌颂了广大农民冲决封建罗网,在解放的道路上迅猛前进的革命精神。有力地验证了党的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成功地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赵大嫂、白大嫂等一批新型农民形象,突出刻画了他们勤劳朴实、坚韧不屈、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全书结构宏伟完整,线索清晰,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作者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语言表达体现了作者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的探索和追求,大量运用了东北农民的口语,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初版分上下两卷,先后于1984年、1949年由东北书店出版。1946年冬,周立波到东北解放区,参加松江省 (今黑龙江省) 尚志县的土地改革工作,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创作出这部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土改工作队发动群众三斗地主恶霸韩老六的曲折过程和“砍挖”运动,歌颂了推翻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民主革命和农民的觉悟,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者把人物放在斗争中进行描写,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等先进农民典型。对性格复杂的老孙头的刻画,尤其活灵活现。作品在景物、人情、风俗的描写,以及方言土语的运用上,具有浓厚的东北乡土气息。作品出版后,于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后被改编成电影。 《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它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的元茂屯为背景,大规模地展现了土改斗争的全过程。作品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写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萧祥带领工作队到元茂屯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几经曲折终于斗倒了恶霸地主韩老六,并击溃了进犯的土匪,保卫了土改的胜利果实。第二部描写《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工作队再次进村领导农民锄奸反特,清除封建残余势力,分配土地财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报名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等新型农民的光辉形象,热情赞颂他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和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作品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极富东北地方特色。上、下部分别于1948、1949年出版,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