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聚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11 曹聚仁1900—1972著名记者、多产作家、新闻学教授。字挺岫,笔名陈思、阿挺等。浙江浦江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后去上海,积极为《民国日报》及其副刊撰稿,5年达百万字。大革命后,立意做无党派自由主义者,主编《涛声》周刊、《芒种》半月刊,为 《申报· 自由谈》、《太白》 杂志、《立报》、《社会日报》撰写评论和杂文,为香港《星岛日报》写通讯。之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爆发后,应聘为中央通讯社前线特派记者,所发有关上海保卫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地通讯,传诵一时。1941年前后一度应蒋经国邀请在江西赣州《正气日报》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前线日报》主编和复旦大学等院校新闻学教授。1950年应邀到香港《星岛日报》工作。1956年改任《南洋商报》(新加坡)特派记者,曾6次回大陆采访,所写关于新中国的报道在港澳和南洋有广泛影响。1959年后,主持香港 《循环日报》工作。1972年7月23日病逝于澳门。已出版的著作有 《采访外记》、《采访新记》、《万里行记》等60余种。 212 曹聚仁1900—1972现代作家、学者。字挺岫,笔名陈思、丁舟等。浙江兰溪县人。1916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从师陈望道、朱自清等人。1921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为爱国女中执教,给《国民日报》撰稿。1923年至1935年,先后在暨南、复旦、持志、大夏、中国公学等大学任教授。与之同期,1932年他主编《涛声》,1934年为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的编委之一。抗战爆发后,为“八·一三”战争做战地报道。上海沦陷后曾去台儿庄做战地采访。还曾向海外披露 “皖南事变”真象。1945年回上海任《前线日报》编辑兼香港《星岛日报》驻京沪特约记者。1950年移居香港办报,介绍新中国,致力祖国统一。1972年在澳门病逝。他著述甚多,报刊文章外,成集者50多种,涉及范围也较广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