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月球yueqiu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直径3476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0.27倍;月地平均距离为384401公里,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0.0123倍,相当地球密度的0.60倍,月球表面重力仅为地球表面重力的1/6。月球的运动既有自转,又有绕地月系的公共质心运转 (或近似地说月球绕地球公转),还同地球一道作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其独特之处在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而,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其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恒星为27日7时43分11秒(恒星月)。由于月球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有6°41′ 的角度,以及公转椭圆轨道运动速度不均等原因,使地面的观测者可以看到月面边沿有前后左右上下的摆动,因此看到多于一半的月面,这种摆动称作月球天平动。月球绕地球旋转,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在地球上,人们会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形状周期性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照亮的部分是由于月球反射太阳光而产生。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并分布有高地和山脉以及较低洼的平原,常被称为“海”和 “洋”。月球上没有水和大气,昼夜温差可达-183℃~127℃之大。1959年9月,苏联发射卫星“月球”2号击中月球,1967年7月,美国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首次登上月球,前后共12名宇航员到过月球,完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 月球Yueqiu地球的天然卫星。是人类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唯一卫星。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 401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0倍。月球直径3 476公里,是地球直径的0.27倍。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0.0123倍,平均密度3.34克/厘米3,相当于地球密度的0. 60倍,月球表面重力仅为地球表面重力的六分之一。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昼夜温差达-183℃-127℃之间。月球本身有自转运动,又绕地球公转,还随地球一起绕太阳作公转运动。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等,时间是27日7时43分11秒,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背离地球。由于月球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有6°41′交角等原因,地球上能看到多一半月面。月球、地球、太阳三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人们看到月相有周期性变化特性,这就是月相变化。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据估计直径1—1 000公里以上的环形山多达3万个,最大的环形山直径达235公里,和我国海南岛的大小差不多。月面上较亮的部分是高地和山脉,最长的亚平宁山脉长达6 400公里,最高的山约6 000米高。月面上较暗的区域被称为‘海’、‘洋’,是较低洼的平原,月面上总计22个海,大部分在月正面,只有3个在月背。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地中海的2倍。月面表层粗糙,破碎是暴在外面的月壳,月面上还覆盖有厚薄不一的尘土称月尘。有些地区有质量稠密的物质称月质瘤。月球与人类的关系极密切,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进行探测。 月球俗称“月亮”,旧称“太阴”。地球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为384401(±1)公里;月球平均半径约1738公里;质量为7.35×1025克;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表的1/6。内部分核、幔、壳三部分;月面有环形山、山系、海、辐射纹和月谷等结构;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达310℃。磁场强度不超过地磁场的千分之一。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等(27.3天),方向相同,使月球几乎总以一面面对地球。 月球见“天文”中的“月球”。 月球地球的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3.84×105 km,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赤道半径1738 km(约为地球的3/11),总质量7.35×1025g(地球的1/81),平均密度3.34 g/cm3。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3。重力加速度1.62m/s2,为地球的1/6。自转周期与绕地球转动周期都为27.3d,总以固定的一面朝向地球。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由朔望月(平均为29.53059d)、恒星月(27.32166d)、交点月(27.21222d)、近点月(27.55455d)、分点月(27.32158d)等5种来反映。赤道面与轨道面交角6.68°。月球上基本无大气,赤道正午温度达127℃,而夜间最低温度达-183℃。月球核心处的温度为1000℃。满月的平均亮度,为-12.7等,照在地球上的照度,相当于100W的电灯照耀下21m处的照度。1959年10月,苏联科学家拍摄到月球背面照片。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