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望果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望果节

“望果”之俗约始于公元一世纪布德贡杰赞普时期。最初的望果活动是一种祭祀神灵以祈丰收的仪式,一般以村落为单位绕本村土地转圈,前有本教巫师带领作法以收“地气”。随后,娱乐开始,有角力、斗剑、耍梭镖等项目;8世纪后期,宁玛派兴盛,望果活动打上该派色彩,必须念咒语以祈祷丰产;15世纪开始,格鲁派渐居统治地位,因此游行活动又带有浓厚的格鲁派色彩。从这时起,“望果”成为西藏农区的固定传统节日。体育娱乐增加了赛马、角力、跑步、射箭以及唱藏戏等内容。现在过望果节,男女老少身着新装,抬着用青稞、麦穗搭成的丰收塔,敲锣打鼓,唱着歌绕田边地头转圈,还举行赛马、马术、射箭、抱装满青稞的牛皮袋赛力、爬山、射击等竞技活动。


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音为绕地头转圈,“转庄稼地”的节日。
“望果”节广泛流行于西藏农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邦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藏族是在“鸟王”——扎西绕丹帕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过望果节。

288 望果节

藏族传统节日,没有固定的时日,一般在八月间青稞成熟前,大雁南飞季节之前举行,节期三至五日。“望果”为藏语,“望”是“田地”,“果”是“转圈”,“望果”意为“转地头”。过节时,人人着盛装,抬着用青稞、麦穗搭成的丰收塔,绕本村土地转游。转完地头,开始赛马、演藏戏、唱歌跳舞。佛教传入西藏后,在转地头开始前,要举佛像、背经文。

望果节

藏族民间传统节日。“望果”是藏语音译,意为“转地头”,也有译为“丰收节”的。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的藏族农村。节期各地不同,一般在农历七、八月秋收之前,时间1-3天。节日里,男子穿藏袍、藏靴、袒左臂;妇女着无领无袖长袍,腰系色彩鲜艳的围裙,以村子为单位成群结队在田埂上巡游。过去队伍的前面由捧着香柱和高举幡杆的人引路,紧随其后的是本教巫师,他手举“达达”(绕着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意为“收地气”、“求丰收”。群众手里则拿着青稞穗或麦穗。喇嘛教兴起并居统治地位后,走在队伍前面的人则举着佛像背诵经文、甚至请喇嘛念经。娱乐活动有赛马、射箭、赛牦牛、唱歌、跳舞、演藏戏等。解放后,望果节更隆重、更热闹,喜庆气氛更浓厚。农民们身着盛装,高举彩旗,抬着用青稞和麦穗扎成的“丰收塔”,塔上披挂着哈达,敲锣打鼓,唱歌和演藏戏,舞着标语旗,在地头上游行转圈。绕完之后,大家到林卡去搭帐篷,摆食品,喝酥油茶,饮青稞酒,谈古说今,并且几个村子联合举办传统的文体比赛。商业部门也专门组织物质交流,供应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为即将开始的秋收积极出力。望果节从古到今有1300多年历史,从它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活动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藏族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也可以看出与生产相联系的节日之生命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