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鲜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朝鲜族

朝鲜族人口为192万多人。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
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六种方言。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朝鲜族人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物质生活较好的一个民族。在中国的朝鲜族人,主要是19世纪中叶由朝鲜半岛陆续迁入的。1910年,日本帝国吞并朝鲜后,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就已达36万多人。他们在中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

034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20597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使用朝鲜语及文字。十九世纪中期始由朝鲜迁入中国东北。在中国现代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及抗美援朝斗争中作出了积极贡献。1952年和1958年先后建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主要从事农业,擅植水稻。早期信奉土谷神,流行图腾崇拜、始祖崇拜,后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

朝鲜族Chaoxianzu

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其余散居在内地一些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人口约192万人(1990年)。我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民族。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仰佛教,有的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称为“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套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多改穿制服或西装。朝鲜族以大米、小米为主食,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食。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的平地上。房屋多为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住房一般砌有火炕。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每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朝鲜族男子多爱好踢足球,足球运动很普及,延边是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摔跤也是很受欢迎的古老体育项目和娱乐活动。荡秋千和跳板深受朝鲜族妇女的喜爱。朝鲜族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分布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人口1763870人(1982年),使用朝鲜语文,少数通用汉语文。19世纪中期从朝鲜半岛迁入东北定居,以农业为主,擅长种植水稻。有着丰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能歌善舞。喜爱素白服装,主食为大米、小米,讲究礼节,注意卫生。近代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抗美援朝斗争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和1958年先后成立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朝鲜族

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其他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带。人口为1763870人 (1982)。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系属尚无定论,国内一般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少数杂居地区的朝鲜族居民则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水稻,对东北的水稻开发有贡献。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其先民自朝鲜半岛迁来东北三省定居,分布的地区渐广,而且出现了大片聚居区,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英勇不屈,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1年以后,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汉、满等族人民一道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即积极参加和支援解放战争。其后又积极参加和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1952年成立了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1958年,成立了吉林省长白朝鲜自治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该民族讲究礼节,注重卫生,能歌善舞,文化水平较高。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1,763,870人 (1982年)。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19世纪中叶从朝鲜迁入中国定居。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解放前,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曾和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2年和1958年先后建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目前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水稻,对东北水田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能歌善舞。爱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与辽宁两省。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人口192万(1990年)。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是大批迁入的时期。19世纪80年代迁入东北的朝鲜人约五、六万,至1918年就已达到36万多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多数意见倾向属阿尔泰语系。多数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林业、副业,尤其擅长种植水稻。特别重视教育,讲究敬老爱幼,能歌善舞,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在抗日战争中,在抗美援朝斗争中,在发展祖国的歌舞音乐艺术中,都有杰出贡献。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1,763,870人(1982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定居。在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931年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下,人民生活十分悲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五万多朝鲜族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前,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能歌善舞。爱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先后传入道教和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解放后,实行社会改革, 建立了一个自治州和一个自治县。经济文教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

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3个省区及内地一些城市也有分布。人口为1923842人(2000),其中男956946人,女966896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3241人,大学本科70891人,大学专科84805人,中专91704人,高中368763人,初中800677人,小学379027人,扫盲班8541人,未上过学51293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40779人,采掘业979人,制造业10436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84人,建筑业2506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181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486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2178人,金融、保险业1094人,房地产业192人,社会服务业3815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873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4683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416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3368人,其他行业566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3175人,专业技术人员10356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612人,商业、服务业人员14736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40571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2800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186人。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人。其中1部分人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已有300多年历史。从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大批的朝鲜族迁入。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入中国东北各地,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民族。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为方块状拼音文字。朝鲜族聚居延边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被奉为东北“三宝”。延边黄牛是中国5大地方良种牛之一。朝鲜族节日除与汉族基本相同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1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