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朵颜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朵颜卫明代羁縻卫所名,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以始设于朵颜山(今索岳尔济山)地区而得名。洪武二十二年(1389),居今索岳尔济山及归流河 (即搠木连,亦称屈裂河)一带的蒙古兀良哈部归附,明设此卫领之,以其首领脱鲁忽察儿为指挥同知。正统年间渐向南迁,后分布于东起广宁前屯 (山海关东北),历喜峰口,近宣府(宣化)一带。主要以游牧为生,兼事狩猎和农业,与内地的交换也愈益密切。嘉靖中,察哈尔部等东进,三卫瓦解。明末并入喀喇沁部和东土默特部。 朵颜卫自称“五两案”。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其首领为成吉思汗名将兀良哈人者勒篾(折里麦)后裔,者勒篾因功被封为千户长,封地在朵颜山(大兴安岭南麓),该卫因此山得名。明初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 搠河(一说为今绰尔河)流域。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 以脱鲁忽察儿为指挥同知, 统领部众。永乐二年(1404)升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与新任都指挥同知哈尔兀歹共掌卫事。正统“土木之变”前后南下入大宁境, 分布于东起广宁前屯(山海关东北),历喜峰口,近宣府(宣化)一带。其首领先后还有哈刺哈孙、乃儿不花、花当、通罕、影克、长昂、董狐狸等。明末林丹汗西进,败哈喇慎、土默特,该二部部分东迁,与朵颜卫混合,称喀喇沁和土默特。天聪初,服属后金。清代为辽西的喀喇沁和土默特左翼。 朵颜卫明边地军镇名。位于今绰儿河流域地区的朵颜山附近。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置。与泰宁卫、福余卫合称兀良哈三卫,也称朵颜三卫。明初隶属于大宁都司,后改隶于奴儿干都司。系明代蒙古人聚居和游猎的主要地区。自15世纪初起经常攻掠明代辽东地区。16世纪中叶被蒙古喀喇沁部吞并。后金天聪三年(1629),该卫归附清太宗皇太极。其部众后被编入八旗蒙古,有些成为满族共同体之重要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