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光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光弼708—764唐大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契丹族。少严毅沈果,有大略,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起家左卫郎。天宝五年(746年),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补为兵马使,遇之甚厚,边上称为名将。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任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东下井陉,收常山郡,击败史思明军,收复藁城等十余县。又与郭子仪合击史思明于嘉山,大破之,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河北十余郡复为唐有。会潼关失守,乃拔军入井陉。见肃宗于灵武,寻以景城、河间之卒五千赴太原。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军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十余万来攻太原,光弼部众不满万人,乃躬率士卒百姓于城外掘壕以自固,又作地道、大炮攻守之具。大破思明之军,斩首七万余级。乾元二年(759年)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与九节度使兵围相州。史思明自范阳来救,屡决粮道,苦战胜之。会大风晦冥,诸将引众而退,所在剽掠,独其所部不散,整众还太原。加任太尉、中书令,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以东师委之。引兵还东京。史思明率众将攻东都,经略江淮,乃空其城,引军赴河阳,以避敌锋。十月,与敌战于河阳,大破史思明军。上元元年(760年),进围怀州,思明来救,迎击于沁水之上,又败之。城内史思明军极力拒守,月余不能下,令仆因怀恩、郝玉由地道而入,生擒敌将安太清等,怀州始平。观军客使鱼朝恩中史思明计,认为敌军思归,不欲再战,屡上敌可灭、东都可复之状。朝廷令其速复东都,仆固怀恩害其功,谮附怀恩,由是中使督战。他明知敌军尚锐,不到反攻时机,不得不进军列阵于北邙山(今洛阳市北)下。史思明悉率精锐来攻,官军大溃,军资器械并为敌有。寻自河中入朝,恳让太尉,出镇临淮。镇压浙东袁晁起义。浙东平,赐铁券,图形凌烟阁。广德初,吐蕃入寇京畿,代宗诏征天下兵,因程元振所谗,畏祸,迁延不至。后拜其为东都留守,以察去就。他以归徐州收租为解,不及时赴任。二年,疾笃,奉表上前后所赐实封,诏不许。卒,年五十七。其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胜多。治军严整,天下服其威名。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及惧鱼朝恩,程元振等中官之害,不敢入朝。后闻田神功等皆不奉命,因愧耻成疾,死于徐州。 李光弼708—764唐代大将。营州柳城(今属辽宁朝阳)契丹人。安禄山反叛,以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合军收复河北十余郡,并击败史思明。肃宗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攻安庆绪,为史思明所败。不久攻克怀州。后因受宦官鱼朝恩牵制败于洛阳北邙山。代宗时镇徐州,进封临淮王。曾派兵镇压浙东袁晁起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