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明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明扬1891~1978字思广,号敏来、逊吾。早年先后就读于萧县龙城小学堂、徐州师范简易科、南京江苏陆军小学和中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赴鄂在九江海军见习,旋任李烈钧部参谋、总部直属机关炮兵队长。1912年秋任陆军步兵第十团团长兼湖口要塞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大森浩然学社学习军事,1914年冬前往德国柏林大学学哲学,并结识同学朱德。次年底回国,任护国军第二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兼警卫团团长。1920年任赣军第一梯团司令,出师北援湖南,歼灭张敬尧部两个师;又回师援粤,以战功擢建国赣军司令。北伐革命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副师长兼二十六团团长,第三十三军副军长、中将军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掩护和帮助一批共产党员脱险,因之受到蒋介石的猜疑和排挤,被调往海州、杭州、蚌埠、镇州等地驻防,曾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长。1932年被免职闲居。抗日战争中,应李宗仁之邀出任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兼江苏省政府委员,江苏第九行政区(徐州)督察专员,徐州防空司令兼苏北第二、第四游击区总指挥官。徐州沦陷后,任鲁苏皖游击总指挥。1939年与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就团结抗日达成协议。1940年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三万兵力,围攻新四军,令李明扬配合西路军夹攻。黄桥战役开始后,李明扬命令部队向天开枪,让新四军两个主力营通过防区,使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1943年底出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长江下游挺进军总司令兼江苏特别行政区主任,后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淮南行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愿打内战,离开军界,任上海扬子木材厂董事长。1949年春,应代总统李宗仁之邀,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奉命赴苏北与解放军商谈和平事宜。见和平无望毅然起义。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农林厅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会委员。 李明扬1891—1978字师广。萧县人。早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曾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后任江西第十团团长、沿江要塞司令、驻粤赣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第十七军副军长、陆军第二师副师长兼第六旅旅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苏保安处处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赞成国共合作,曾对天鸣枪佯攻,借路让道新四军东进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率部起义。1949年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农林厅厅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