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治628—683唐高宗。字为善,太宗第九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工真、草、隶、飞白。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 “龙朔二年四月,上自为书与辽东诸将,谓许敬宗曰:‘许圉师尝自爱书,可于朝堂开示。’ 圉师见,甚惊喜,私谓朝官曰::‘圉师见古迹多矣,魏晋以后惟称二王,然逸少多力而丑,子敬妍而少力。今观圣迹,兼绝二王,凤翥鸾回,实古今书圣也。’ ”存世书迹有*《万年宫铭》、*《李勣碑》、《僻洛城帖》、《过午帖》等。《淳化阁帖》存其书八帖。两《唐书》有纪。 李治字赤山。明邑庠生。善诗,尤工书法,笔势遒劲,力透纸背,临古又自成一格,世称“赤山体”。 李治628—683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第九子,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34)废太子承乾,他被立为太子。即位初年,遵守贞观遗规,推行均田制,留意垦殖荒田,继续发展科举制度,修订“律令格式”,使国内人口增加,社会秩序稳定。在对外关系中,东攻灭百济、高丽,西破突厥,势力进入中亚。中期后,政权逐步落入皇后武则天之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