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虎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虎墓唐朝皇帝李渊祖父墓。北周时李虎官至太尉,赐为柱国,封唐公。墓在甘肃清水县白沙乡鲁湾村。发现于清道光五年(1825),挖出墓志,随即掩埋。同治间又被山洪冲出,庠生鲁振甲抄文,又埋于地下。1929年,县长周顺吉任省通志局采访,即将墓志取回,拓文呈报,原碑石保存于县文化馆。1982年公布该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虎墓lihu mu北周。位于三原县陵前镇侯家堡村。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陵墓,又称永康陵。夯筑圆丘形封土,底径约40米,残高8米。陵正南设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天禄、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长安志》载:(永康陵)“在县西北十八里,……封内二十五里”。《新唐书·百官志》称设从七品陵令,从八品陵丞各一人守山陵,陪葬以文武分列左右,子孙从父祖者亦如之。宫人陪葬由陵户成坟,四至有封禁。现已查明,陵东侧有李寿、李孝同等陪葬墓数座。李虎(?~551),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襄。李渊称帝后,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重加整修墓冢,号为永康陵。1992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虎墓古墓葬。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清水县白沙乡鲁家湾村。李虎,字威猛,陇西成纪人,西魏时征授仪同三司,兼除秦州清水本郡太守。北周建德六年(577 年)卒于长安,隋大业二年(606 年)归葬清水县“白莎乡□□里之原”。坐落在汤浴河东山鲁家湾自然村,南向,北枕络山,南望牛头河。清道光五年(1825 年)乡民取土掘出墓志,随即掩埋。清同治年间被山洪冲出,庠生鲁振甲抄其铭文后又埋于墓中。民国十八年(1929 年)清水县长周顺吉任省通志局采访,掘出墓志抄文报省通志局。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邑绅修整墓址,树立“大隋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慎政公讳李虎之墓”石碑。墓志铭现存清水县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