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公运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杜公运河今称华容河,系长江调弦口江流入湖河道。元代,穴口淤塞,水患严重。元大德七年(1303)重开调弦等4穴,以杀水势; 元末又淤。明隆庆年间 (1567~1572) 疏浚调弦口,复成华容河。清末至民国期间,变迁加剧。民国20年(1931)方城垸东堤溃决,华容河沿南堤拐至贯头尖成为现今主洪道,流入华容县境蟠龙山 (大王山),经五田渡、万庾、华容县城(又分一支经麻浬泗、三汊河、鱼口、层山至贯头尖长24公里)、猪头山、潘家渡至旗杆嘴 (六门闸)汇入东洞庭湖。从蟠龙山至六门闸43公里,河宽100~150米,水面宽50~80米,枯水水深1米以上,常年通行30吨以下船舶,洪水期可通行300吨级船舶。支流三汊河至贯头尖河宽70~100米,水面宽15~40米,麻浬泗和贯头类最窄,只能5~11月季节性通行5~30吨船舶。1958年围垦钱粮湖,北堵调弦口,东堵旗杆嘴兴建元门闸,截断华容河北通长江、东入洞庭的通道。1980~1982年修建了六门闸船闸,恢复了华容河至东洞庭湖的直达运输,船闸一次可通过两艘150吨级分节驳,设计年通过能力46万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