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染色体带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染色体带型chromosome banding pattern

染色体上各个区段横向排列的带纹模式。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经一定处理和染色后才显现出来。显带是1970年以来,研究染色体形态和细微结构的方法。每条染色体有相对稳定的带型。根据带纹的数目、位置、宽度和颜色深浅,可反映不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或形态结构的特征。使用较多的显带方法有:
❶Q带(Q-band),即芥子喹吖因带。可显示DNA中含A—T碱基对丰富的部位。最早应用于人类及鼠类染色体的研究。
❷G带(G-band),即吉姆萨带。与Q带带型类似,但分辨率较高而方法简便。在人类及动物染色体研究中广为应用。
❸R带(R-band),即反带。表现出与G带相反的带谱模式,在G带的深带区则为R带的浅带区;反之,G带的浅带区即为R带的深带区。在调整pH后,R带可逆转为G带。对研究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有重要意义。
❹C带(C-band),即着丝粒带。在组成型异染色质区段显带,对确定着丝粒部位和端粒,以及辨认哺乳类Y染色体很有用,在植物中也广泛应用。
❺N带(N-band),即核仁形成区带。显示的异染色质区段与C带不完全相同,说明二者的异染色质性质略有差异。
❻T带(T-band),即端带。显示染色体的末端区域,可应用于染色体易位研究。利用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可确定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和物种间相互关系,还能识别各种染色体畸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