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柔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15 柔石1902—1931现代作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县人。在家乡读到小学毕业后,1918年赴杭州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加入“晨光社”,开始文学活动。1923年毕业后曾到慈溪县当过小学教师。次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疯人》。1925年去北大作旁听生,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回浙江镇海中学教学。翌年夏又回家乡宁海县当教员,后当教育局长,致力筹建校舍兼及创作。1928年因宁海群众暴动失败而出走上海,专门从事文学活动。得到鲁迅的扶助,任《语丝》编辑,还与鲁迅等成立“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后改《朝花旬刊》),发表了谴责江南农村“典妻”现象的优秀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和代表作《二月》。1930年参与发起中国自由大同盟,不久又成为“左联”执行委员、常委。翌年初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杀害。为 “左联”五烈士之一。 柔石1902—1931Rou Shi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姓赵名平复,柔石是他的笔名。浙江宁海县人。1902年9月28日生。他的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到他的父亲,家景开始困顿,只好以小本经商,所以他直到十岁才入小学。1917年宁海县正学小学毕业后,赴台州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读书,不久退学。1918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柔石参加晨光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3年师范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任小学教员,并从事创作。短篇小说集《疯人》于1925年在宁波自费出版,这是他发表作品的开始。同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年底回浙江任镇海中学教员,后任教导主任,激烈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1927年春,回故乡创办宁海中学,并任县教育局局长。1928年5月参预宁海亭旁农民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解散。柔石避居上海,与鲁迅关系密切。同年11月,与鲁迅等创办朝华社,于创作之外,还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12月后,曾编辑《语丝》六个月。193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柔石为发起人之一。接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基本成员之一,先被选为执行委员,后又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左联”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三十岁。遇难后,鲁迅曾作《柔石小传》及《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纪念他。 柔石1902—1931Roushi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赵平复。浙江省宁海县人。1925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集《疯人》。1928年寓居上海,从事文学活动,与鲁迅关系密切。共同编辑《语丝》,创办朝花社,并致力于外国文学的介绍。《二月》是他的代表作,刻画了大革命前后在苦闷中摸索前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1930年初写了优秀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塑造了一个深受压迫的, 没有自己名字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揭露了地主阶级的罪恶。1930年春,同鲁迅、宋庆龄等人发起自由运动大同盟。不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先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负责《萌芽》月刊的编辑。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曾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写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以革命的激情反映了中国革命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群众的火热斗争生活。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晚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30岁。遇难后,鲁迅写了著名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及《为了忘却的纪念》,来纪念死难烈士。左联出版了纪念专刊《前哨》。他的译著主要有:高尔基的 《颓废》, 卢那卡尔斯基的 《浮士德与城》及 《丹麦短篇小说集》等。与鲁迅合编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 《北欧文艺丛书》及 《朝花小集》等。1951年出版 《柔石选集》: 1954年出版《柔石小说选集》; 1978年又出版了新编 《柔石选集》。 柔石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左联五烈士”之 一。生于1902年,卒于1931年。原名赵平福,后改为平复。浙江宁海人。1921年,柔石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深受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加入新文学团体 “晨光社”。1925年,柔石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1926年,柔石曾在镇海、宁海等地的中学任教。1928年,出任宁海教育局长。同年5月,因参与当地的农民起义活动,而被迫流落到上海。来到上海后,在鲁迅的推荐下,担任《语丝》杂志的编辑,1929年冬,柔石与鲁迅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朝花社”,并出版《朝花周刊》。这一时期,他在创作之余,还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作品。1930年春,柔石参与组织发起 “自由运动大同盟”,不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当选为 “左联”的执行委员,后又担任 “左联”的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负责 《萌芽》月刊的编辑工作。同年5月,柔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柔石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2月7日,与其他四位同志一起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柔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诗剧《人间喜剧》,长诗《血在沸》,长篇小说 《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 《三姐妹》、《二月》等,短篇小说集 《希望》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翻译作品传世。柔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短篇小说 《为奴隶的母亲》在当时影响很大,中篇小说 《二月》后来被搬上银幕,影响也极为广泛。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柔石1902—1931作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1928年与鲁迅等人组织朝花社。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左联五烈士”之一。参加过《语丝》等杂志的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中篇小说《二月》、《三姐妹》,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其中《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为代表作,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柔石1902—1931现代小说家。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又名少雄,笔名柔石。浙江宁海人。1918年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参加了文学团体晨光社。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25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后在浙江镇海、宁海任中学教师,担任过宁海县教育局局长。1928年5月参与的宁海亭旁农民暴动失败后,避居上海,担任《语丝》编辑,又与鲁迅等人成立了朝花社,在鲁迅的领导下,介绍外国文艺,特别是版画和北欧、东欧的文学。1930年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后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历任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编辑部主任。代表“左翼”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代表作是中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其作品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残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文字清新,深刻动人。1931年1月17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为左联的五烈士之一。 柔石1902~1931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赵平福、赵平复。生于浙江宁海县一小商家庭。因家境贫困,10岁才入小学。1918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并参加晨光社,开始文学活动,毕业后在慈溪县小学任教,并进行文学创作。1925年于宁波自费出版以恋爱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疯人》,同年春去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年底返回浙江任镇海中学校务主任,并创办宁海中学,任宁海县教育局长。1928年5月宁海旁亭一带农民暴动失败,其中有宁海中学师生参加,柔石与暴动领导人关系密切,不得不避居上海,与鲁迅等成立朝花社,参加《朝花周刊》、《朝花旬刊》、《语丝》的编辑工作,并介绍北欧、东欧文学及版画作品。1930年“左联”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左联”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写了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1931年1月17日不幸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代表作中篇小说《二月》(1929),通过萧涧秋在芙蓉镇的遭遇和感情纠葛,刻画了大革命前后苦闷、彷徨而又摸索前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另一代表作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0),描写春宝娘被“出典”的可怕经历,反映了贫苦农民所受的残酷折磨及地主阶级贪婪自私的丑恶面貌。作品形象鲜明,真切感人。另有短篇小说集《希望》、中篇小说《三姐妹》、长诗《血在沸》等及多种译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