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查德威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查德威克1891.10.20~1974.7.24ChadeweikeSir James Chadwick英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是E.卢瑟福的学生和亲密同事。生于曼彻斯特,1911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以后又到柏林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先后在剑桥大学和利物浦大学任教。192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牛津等大学都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45年被封为爵士。查德威克的主要贡献是在原子和原子核物理方面。1914年他还是学生时,就首先发现β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1920年,他通过对铂、银和铜等核的α粒子散射实验研究,直接测出原子核的电荷,完全证实了E.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查德威克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中子。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W.W. G.波特在德国基森发现,用α粒子打在轻元素铍上,产生一种贯穿本领很强的射线,当时称为铍辐射。由于这种铍射线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并且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所以当时被认为是γ射线。但是后来约—居里和伊里芙—居里夫妇发现用这种铍射线轰击石蜡等含氢物质,得到一种强质子流,而把铍射线认为是γ射线无法解释此现象。这种铍射线究竟是什么,约—居里和伊里芙—居里夫妇没有深究。同年,正致力于铍射线研究的查德威克根据约—居里和伊里芙—居里夫妇的实验结果,敏锐地觉察到这种铍射线很可能就是卢瑟福于1920年所预言的、也是他多年寻找的——中子辐射。随后,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终证实了所谓的铍辐射是由质量与质子大致相同的中性粒子——中子组成的。W.W.G波特当年的实验可写成如下的核反应方程94Be+42He—→126C+10n。中子的发现在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它和电子、原子核等都不发生作用,因而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又由于中子不带电,因而不会受到原子核电场的阻滞,也就比其它粒子容易更多地进入原子核引发核反应,成为轰击原子核的有力武器。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中子可能存在》的专论。为表彰他发现中子的重大贡献,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他。 查德威克1891—1974James Chadwick英国物理学家。1932年用α粒子轰击铍、硼的实验中发现中子,并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子的特性。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