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河东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柳河东集又名《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诗文集。唐柳宗元(773—819)撰,宋韩醇音释。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醇字仲韶,四川临邛人。此集系柳文之较早笺注本,成于淳熙中。多引宋魏仲举五百家注。又搜辑遗佚之文成新编外集,附于外集之末。笺注颇为详博。有宋淳熙四年(1177)刻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柳河东集唐柳宗元著。其中《天说》、《天对》以元气为天地本原,认为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构成万物的生灭变化。否定天能干预人事之说。唐刘禹锡编为三十卷,名之《柳先生集》。现行本据宋刻本,分为四十五卷,外集两卷,另附《年谱》。以1979年中华书局本为完备。 《柳河东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附文安礼《柳先生年谱》、潘宗周《宝礼堂宋本书录》。1958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重印。 《柳河东集》唐代柳宗元著,刘禹锡编。凡45卷,《外集》2卷,集前有刘禹锡序。书中文论作品主要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等。作者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并得,文道统一。《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说:“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也。”但又坚决反对“务富文采”之作,认为这样等于“用文锦覆陷阱”。作者重视文艺的美感作用,对“奇味”进行了论述,提倡文艺体裁、趣味和风格的多样化。在唐代古文家中,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对后代的影响仅次于韩愈。 柳河东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2卷。(唐)柳宗元撰。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 (739) 进士,十四年 (798) 登博士学宏词科。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永贞元年(805) 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 (今零陵) 司马。永和十年 (815) 召回京师,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819)病逝于任所,终年47岁。柳宗元谪居永州10年,撰有大量诗文,见载于《柳河东集》者多达400余篇,几占全集2/3。其中有哲学著作《天说》、《天对》、《非国语》; 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吊屈原文》; 寓言《三戒》、《蝜蝂传》、《罴说》 以及“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等,均为传世佳作。是集最初为刘禹锡编,题名 《河东先生集》,宋初刊本。后经增订,几异其名,有多种版本。收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