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柴册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柴册仪礼仪名。辽国设。求柴积木以取再生、兴旺发达之意。《辽史·礼志》: “柴册仪: 择吉日。前期,置柴册殿及坛。坛之制,厚积薪,以木为三级坛,置其上。席百尺毯,龙文方茵。又置再生母后搜索之室。皇帝入再生室,行再生仪毕,八部之叟前导后扈,左右扶翼皇帝册殿之东北隅。拜日毕,乘马,选外戚之老者御。皇帝疾驰,仆,御者。从者以毯覆之。皇帝诣高阜地,大臣、诸部帅列仪仗,遥望以拜。皇帝遣使敕曰:‘先帝升遐,有伯叔父兄在,当选贤者。冲入不德,何以为谋?’ 群臣对曰: ‘臣等以先帝厚恩,陛下明德,咸愿尽心,敢有他图?’ 皇帝令曰: ‘必从汝等所愿,我将信明赏罚。你有功,陟而任之; 尔有罪,黜而充之。若听朕命,则当谟之。’ 佥曰: ‘唯帝命是从。’ 皇帝于所识之地,封土石以志之。遂行。拜先帝御容,飨群臣。翼日,皇帝出册殿,护卫太保扶翼升坛。奉七庙神主置龙文方茵。北、南府宰相率群臣坏立,各举毯边,赞祝讫,枢密使奉玉宝、玉册入。有司读册讫,枢密使称尊号以进,群臣三称 ‘万岁’,皆拜。宰相、北南院大王、诸部帅进赭、白羊各一群。皇帝更衣,拜诸帝御容。遂韶群臣,赐赉各有差。” 柴册仪契丹礼仪之一。亦作柴册礼或燔柴礼。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和辽代皇帝即位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辽史·国语解》称:“柴册,礼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礼毕,燔柴,祀天”。也就是:届时将薪柴堆积成高坛,辽帝登上柴坛,接受群臣所上表示共同拥戴之心的玉册。然后,焚烧积成柴坛的薪柴,以祭天帝。相传阻午可汗时始制。辽代,此礼仪更为制度化,并赋予皇权受命于天的新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