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校正医书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校正医书局宋代国家专设的医书整理出版机构。嘉祐二年(1057),宋廷在集贤院成立校正医书局。参与局事的多为当时的饱学之士,如掌禹锡、苏颂、林亿、高保衡等。在校正医书局成立后十几年内,主事局官组织完成了11种古典医药书的校正和出版。这些书中有《黄帝内经素问》、《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它们是宋以前中医药典籍的精粹。由于校正医书局出色的整理工作,使这些医药书有了精心校正过的定本,为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校正医书局北宋政府设立的医学书籍校正编刊专门机构。景祐二年 (1035年) 八月,韩琦等提出,“医书如《灵枢》、《太素》、《甲乙经》、《广济》、《千金》、《外台秘要》之类,本多舛讹; 《神农本草》虽在开宝中命官校定,然其编载尚有所遗,请择知医书儒臣与太医参定颁行”。当时一方面正值诏颁全国购求医书之后,另一方面南方各地连年疾疫,缺少切用善本方书,而宋代印刷术已颇发达成熟,于是诏令编刊医书。皇祐三年 (1051年) 秘阁送《外台秘要》 至国子监,由殿中丞校勘医书官孙兆校正; 嘉祐二年 (1057年) 八月,诏掌禹锡、林亿、张洞、苏颂等四人置校正医书局于编集院,从此开始全面、系统校理前代医书。以后又有翰林医官秦宗古、朱有章、孙兆、孙奇、高保衡等先后参与其事。至宋哲宗绍圣三年 (1096年) 正式结束,共校正刊行《素向》、《伤寒论》、《金匮玉函经》、《脉经》、《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嘉祐补注本草》、《本草图经》等十余部,工程庞大,贡献至巨,有力促进了当时及十二世纪之后中国医学的发展。 校正医书局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官办医书出版发行机构。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北宋太常寺所属的太医局设立。主要为太医局培养医科学生提供教材。“学生常以春试,取合格者三百人为额”(《宋史·职官志》)。该书局最早刊行的《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是专供学生应试用的医学大纲。迄今知见书目有《脉经》、《灵枢》、《太素》等20多种。还刊有古农书《齐民要术》、《四时纂要》以及九种算经等。刊行之书,先送诸王辅臣各一部,然后公开售卖。该书局停办年代不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