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核黄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核黄疸hehuangdan

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因患本病时,不仅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升高,同时可见脑部的基底神经核被染黄,而由此得名。本病一旦发生,预后差,病死率高,侥幸存活者也多有后遗症。新生儿时期很容易出现黄疸,即血中胆红素升高,而血中的胆红素主要为间接胆红素,是脂溶性的物质。脑细胞内又含有丰富的类脂体,这样间接胆红素就与脑细胞非常容易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核黄疸的发生。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后,可以抵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因此脑细胞的能量产生也就受到抑制,造成脑细胞的损害。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周血脑屏障功能差,在此基础上,合并有感染、缺氧、酸中毒等,则更易发生核黄疸。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四期: Ⅰ期(警告期),Ⅱ期(痉挛期),Ⅲ期(恢复期),Ⅳ期(后遗症期)。本病重在于预防,对种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早期治疗,降低血胆红素 (药物疗法,蓝光方法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