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致镜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格致镜原类书。清陈元龙(1652—1736)编。一百卷。元龙有《历代赋汇》已著录。此编辑录古今经史、杂记、小说、野史、字书等文献中各种器用、文物名目内容等有关资料,故名“格致”;每物必溯其源流,又称“镜原”。书分三十类,每类之下又分八百八十六个子目。如资料较多,记事久远,更以总论分论、纪异等标示区别之。不足立目者则附于相关目后。所据原书多择善本,并附书名。摘书既广且细,颇具规模。校勘精审,足资考核。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海宁陈氏广州刻本,光绪十四年、二十二年上海大同书局、积山书局石印本二种。一九七一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雍正十三年海宁陈氏重印本,附新编四角号码索引。 格致镜原博物学文献。清陈元龙撰。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读学士、詹事、翰林院掌学士、吏部侍郎、广西巡抚、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 格致镜原(清)陈元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影印出版。32开,775页。 格致镜原(清)陈元龙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1月影印出版。14开,线装34册(4函)。分为乾象、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日用器物、花、草、虫、鸟等30类。每类再分各物。 格致镜原类书名。清陈元龙辑。一百卷,分三十类。汇集古籍中有关博物和工艺的记载,包括天文、地理、衣食、器用、建筑、花木虫草等。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科技史料。《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采撷至博,而编次具有条理。”现有上海大同书局石印本。 格致镜原一百卷。清陈元龙(1652~1736)编撰。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授编修。曾任广西巡抚。在粤七年,史畏民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于诗文,著有《爱日堂诗》二十七卷。本书是一部考订事物起源的一种类书。其中记载事物的资料。采录于前代各种书籍。以经史为主,旁及杂记、俗说、野史、字书等。集录其中凡有关各种器具、名物内容及源流等资料,所以名曰 “格致”。而每物又必溯其起源,所以又称 “镜原”。全书分为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乐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燕赏器物、玩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水族、昆虫三十类。每类下又分若干细目,如乾象类有天、日、月、星、风、雷、云、雨、露、霜、雪、雹、虹霓、雾十四目,各类共分八百八十六目。目下所记若事物久远,资料较多,则以总论、名类、称号、纪异分别标列其首。其中有的资料较少,不足以单独列为一类,就附在其他相关的物名之后。如浑天仪、刻漏、候气,则附于 “乾象”类,“天”目之后。本书引文多据原书善本,每一引文,不论文字长短,一概把书名列于文前,偶有不能举出书名的,亦注出某人说。因此,书较少有讹文脱字,亦便于人们了解其出处,以资考核。有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 海宁陈氏广州刻本。清雍正十三年(1735)海宁陈氏重印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十四年 (1888) 上海大同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上海积山书局石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