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桐城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75 桐城派

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此三人又被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是该派的创始人,首倡“义法”说,要求文章 “言有物”、“言有序”,语言以 “雅洁”、“雅驯”为标准;其后刘大櫆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对“义法”之“法”作了进一步的探求和补充;姚鼐则进一步发展了“义法”说,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并相应提出了选文的规范,主张以阳刚、阴柔来辨析文章的风格。桐城派是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统治文坛达200年之久,曾国藩、林纾皆继其余绪。该派作家的创作虽亦有简洁清新之作,但因其以程朱理学为宗,致使内容贫乏,文字也失之艰涩古奥。

桐城派tongcheng pai

清中叶重要散文流派,为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櫆、姚鼐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此得名。
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是方苞首先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传统,提出“言有物”、“言有序”的“义法”主张,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并以此作为论文的唯一标准。在章法上,他主张“明于体要,而所载之事不杂”(《书萧相国世家后》),在用语上,务必去掉“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中俳巧语”(《沈莲芳书方望溪先生传后》引),力求清真雅洁。方的理论对当时文风产生较大影响。
刘大櫆补充了方的理论,认为“义理”、书卷、经济者”是“行文之实”,如同“匠人之材料”,而“神、气、音、节者”,如同“匠人之能事”(《论文偶记》)。他强调散文的神气声色,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之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论文偶记》)。
姚鼐则又发展了刘的“神气说”,认为“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辞类纂序》)。他强调为文必须合“义理、考证、文章”为一,“以能兼者为贵”,同时把文章风格分为“阳刚”、“阴柔”两大类,对古文理论颇有建树。
在创作实践上,桐城派作家注重立意和章法,讲究谋篇布局,其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炼平淡,但气象不够阔大,偏于阴柔之美。尤因“求雅”过甚,拘忌太多,导致枯淡呆板,鲜明生动不足。他们也有一些上乘之作,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古文在当时受到汉学家和骈文家的贬斥,比较孤立,但其理论影响很大,一直延至清末。

桐城派

清散文流派。因开创者方苞及后继者刘大槐、姚鼐均为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但后来该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古文,讲求“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又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师法相传,广为传播,风行200余年。

桐城派

清代中叶一个很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以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他们提倡古文,强调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散文,讲究所谓“义法”,即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他们还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在语言上追求“雅洁”,并以阳刚阴柔辨析文章风格。桐城派所写的主要是应用文学,尤以碑志、传状为最多,此外还有一些议论文以及记事小品和描写山水景物的文章,成就以后者为高。他们的文章大都文理清顺,简洁明了,语言通畅。有些作品还具有一定的战斗性。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内容比较贫薄,生动性不够。桐城派文风是由程朱的理学思想、韩欧的文章法度和八股时文的巨大影响三种因素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桐城派其他成员还有鲁絜非、吴嘉宾、欧阳兆熊、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曾国藩、吴汝纶、黎庶昌、林纾等。

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康熙年间方苞(1668~1749) 始创,经刘大櫆 (1698~1779) 至乾隆年间姚鼐 (1732~1815)形成。因三人皆为安徽桐城人,故名。同派作家尚有鲁絜非、吴嘉宾、欧阳兆熊、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曾国藩、吴汝纶、林纾等。在清代中、末叶文坛上影响极大,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始趋消亡。论文主张学习 《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古文,要求以宣扬程朱理学和封建正统观念为职志,讲究“义法” (文章内容及技巧),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崇尚 “雅洁”,并以“阴阳刚柔”辨析文章风格,以“神气”、“音节”、“字句”为作文门径。该派作品多为碑志、传状等应用文字,也有少数记事小品和山水景物之作。风格简洁平淡,语言妥贴自然,但欠活泼生动。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等,可为此派的佳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