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实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17 梁实秋1902—1987

现代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等。浙江省余杭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和杂文。次年与闻一多合著《 〈冬夜〉〈草儿〉评论》出版。1923年留学美国,研究英美文学。曾与留美学生创办提倡国家主义的“大江社”,出版会刊《大江季刊》,并研究“新人文主义”,提倡白璧德的文艺思想。1926年夏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翌年赴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1927年秋先后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30年秋到青岛大学任职。1932年到天津主编《益世报》文学周刊。1938年任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主编。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任教。1949年6月去台湾,先后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1966年退休,致力于文学翻译。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的艺术》、《文学批评论》、《偏见集》等文学评论集,《雅舍小品》(3卷)、《秋室杂文》等散文小品集和译作《莎士比亚全集》(37卷)等。


083 梁实秋1902—1987

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1923年秋,与许地山、谢冰心等人同船赴美留学。1926年复回国,应聘赴南京东南大学任教。他是以胡适、徐志摩为盟主的新月派骨干,任过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曾出任国民党教育部特约编辑兼教科用书编委会常务委员、中小学教科用书编辑室主任。后又改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兼社会主任。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6月去台湾。1950年曾任过国立编译馆馆长。1966年退休,专门致力于文学翻译。译有《幸福的伪善者》、《咆哮山庄》、《沉思录》、《阿拉伯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等。梁所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7卷计耗时30余年,于1967年出版,此译本之问世为中国译史一件大事。梁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为中国译界所称道。

梁实秋1902—1987Liang Shiqiu

现代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翻译家。浙江杭州人,出生在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192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1923年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在东南大学等校任教,并加入新月社,担任过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1928年主编过《新月》月刊,成为新月派的主要理论家,他同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等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战,受到鲁迅严厉的批判。1937年后参加了一些抗日救国活动,并介入国民党政坛。1949年去台湾,担任台湾师大英文系主任。1966年退休后,专门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翻译工作。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探亲的政策,梁实秋曾以84岁高龄准备来北京同大女儿共度新年,并会晤冰心和老舍夫人,却不幸于11月3日病亡,未能完成夙愿。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墓碑面朝大陆方向而立。
梁实秋一生在文学领域内所取得的成绩,可分三个方面来表述:
首先,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批评家。他的文学评论集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等。他的文艺思想的来源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在文艺上倡导的是一种传统的、中庸的、典雅的古典主义。梁实秋文艺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他主张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文学家必须以理性来驾驭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他认为三民主义文学是官方的御用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只是某些观念的传声筒,他宣称文学不必依附于某种政治势力,而必须表现出严肃的道德意义。这种观点曾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
其次,梁实秋也是风格独特的现代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集有:《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秋室杂忆》等,这三个文集分别代表他的散文的三个创作时期。《骂人的艺术》是梁实秋在1927年5至8月内写成的百余篇小品集,这些散文大多反映日常生活琐事,文思敏捷,左右逢源,且写得相当诙谐幽默,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梁实秋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后辑成《雅舍小品》,这时期,作家厌倦了政治的追逐,他把自己关进“雅舍”,埋头读书和写文章。这些小品文,或表现文人的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或抒写知识分子的孤寂情绪;或讽刺仕途经济的庸俗卑琐,大多写得清丽隽永,富有幽默感。50年代后期,梁实秋写了不少思乡怀旧的散文,后编成《谈徐志摩》、《谈闻一多》、《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集子,这些作品抒发的是海外游子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深思恋,真切动人,哀婉凄艳。
再次,梁实秋在英国文学的译介方面也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从30年代到1976年,他译出了莎士比亚全部37种剧作。1979年他写成了100余万字的《英国文学史》。1985年他又编写了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此外,他还主编过规模宏大的《远东英汉大辞典》等。

梁实秋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1902年,卒于1987年。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曾用笔名秋郎、程淑、子桂等等。浙江杭县人。1915年,考入外交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开始写诗和杂感等。1923年,赴美国求学,考入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学习。1924年,在芝加哥创办“大江社”,出版社刊《大江季刊》,宣传国家主义思想,而后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1926年,梁实秋回国以后,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1927年来到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和《青光》杂志,还与张禹九一起合编《苦茶》杂志。梁实秋是新月派的骨干分子,曾担任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1928年,担任《新月》月刊主编,发表《论鲁迅先生的“硬译”》、《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反对新文学运动。1930年,梁实秋担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32年,任天津《益世报·文学周报》主编。1934年,任北京大学英文系研究生教授,后又兼任系主任,同时任《自由评论》周刊主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梁实秋曾先后担任《中央日报》副刊主编、国民党教育部特约编辑、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等职。抗战胜利以后,梁实秋来到北京,并于194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1949年,梁实秋去到台湾,曾先后担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研究所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梁实秋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看云集》等,翻译作品有《莎士比亚全集》、《阿拉伯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等等。

梁实秋

梁实秋 (1902—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余杭人。1924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7年,赴上海主编 《时事新报》 副刊 《春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 《苦茶》 杂志。1927年任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后在复旦大学等校任教。“新月社” 的主要成员,1928年任《新月》 杂志总编辑。1930年,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1932年到天津主编 《益世报、文学周刊》。1934年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系主任同时主编 《自由评论》周刊。抗战爆发后,曾在重庆 《中央日报》 编辑副刊,194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文学评论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和艺术》、《文学的纪律》、《文艺批评论》、《偏见集》、《文学的因缘》。散文集 《雅舍小品》 等。翻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等。

梁实秋1903~1987

现当代散文家、学者。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有子佳等笔名。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北京。1923年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任教授。曾主编上海《时事新报》副刊、《新月》月刊。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国民参政员。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等高校教授,1966年退休。1967年由远东书局出版其40卷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本,并编撰了《英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浪漫的与古典的》等多部学术著作。其文学创作以散文著称。仅抗战时期至去世前,出版了10多册散文集。其中写于四川的《雅舍小品集》、《雅舍小品续集》中的散文,以及怀念亡妻的《槐园梦忆》、怀念北京的《故都乡情》,尤脍炙人口。他的散文简约,清丽,幽默而风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