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梭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梭伦约前630—前560Suolun,Solon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和诗人。出身贵族,早年经历不详。青年时出外游学,增长见识,到过希腊、小亚细亚的许多地方,但后人所说关于他经商一事并无充分根据。约公元前600年,在雅典同麦加拉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战争中,他以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激起雅典人敢于胜利的勇气,初露头角。约公元前594年,平民与贵族围绕土地和债务展开激烈斗争,内战迫在眉睫。梭伦及时当选为执政官, 实行改革: 颁布解负令, 废除一切公私债务和债务奴隶制,规定个人占有土地最高限额,按财产划分等级, 确定不同等级的义务和权利, 建立民众法庭、400人议事会,沉重打击了贵族势力,使小农经济趋于稳定, 为奴隶主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他还禁止了买卖婚姻,提倡婚嫁自主,鼓励就业,废止奢侈,制定新法,进行多方面的创新。由于他实践活动的思想原则是中庸,不偏不倚,因此,他从调和矛盾出发, 没有采取剥夺富人土地、财产以满足无地、少地公民的要求, 从而既得罪了贵族, 也引起贫苦公民的不满。去职后到国外漫游, 探讨人生哲理。晚年从事写作,约70岁病逝,骨灰撒于萨拉米斯岛。 梭伦约前638—约前559Solon古雅典著名政治家。传说为古希腊“七贤”之一。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政治改革,为雅典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参见“梭伦改革”,并参见“法律”中的“梭伦”。 梭伦古希腊政治家,希腊七贤之一。提出公平是平民与贵族都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保持双方势力的平衡。认为幸福在于有适当的财产、有德行、生活安宁、身心健康,并能善始善终。参见“历史”中的“梭伦”。 梭伦前639—前559古希腊早期“七贤”中最负盛名的政治家,道德哲学的先驱者。曾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实行过著名的“梭伦改革”,对国家、社会的治理和人际关系处理有较丰富的直接经验和认识。他的伦理思想,主要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道德与政治结合。梭伦是西方伦理史上第一个对“幸福”范畴的探讨者,开创了古希腊幸福论伦理学的先河。他认为,幸福不等于财富和物质享受,但幸福又少不了它们。幸福应是道德与财富和物质享受的统一,道德比财富和物质享受更重要。真正的幸福、理想的人生,应是有一定财富保证基础上的道德生活,即有一定物质享受、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善始善终。梭伦还第一次把“公正”作为道德范畴提出,作为他幸福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的公正观具有中庸主义色彩。所谓公正,就是不偏不倚、防止过与不及。他作为公正的化身,要“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对贵族和平民做到“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转引自《雅典政体》第14、15页)梭伦伦理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富有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气。他提倡发扬理性,积极进取,对家庭、国家、社会应尽普遍义务,不应因害怕有所失而放弃进取,正如不应用贫穷防止丧失财产、用离群索居防止失掉朋友、用不育子嗣防止失掉儿女一样。这些思想对当时社会进步和后世伦理思想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伦理观中亦有神学宿命论、强权即正义等消极的因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