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楚辞约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楚辞约注清高秋月、曹同春合撰。不分卷。秋月字素蟾,同春字孟序。清代学者。秋月另有《庄子释意》已著录。是书盖同春依秋月旧注,辨其音义而成。除屈原作品外,附《大招》、《招魂》两篇。篇章次第与明黄文焕《楚辞听直》大致相同,亦有变动。《离骚》以下,为《远游》、《九歌》、《天问》、《渔父》、《卜居》、《九章》、《大招》、《招魂》。依王逸、朱熹、黄文焕三家之书,删繁去穿,依文立解。二人学有根底,注释非泛泛著笔可比。不摭陈言、不驾浮说,务陈己见,又于每文皆论述作时日,为之后记,颇为踏实。《序》云:“《诗》以痛性情、三百篇之后、无能继之者、非不能为其辞,失其性情故也。”“吟咏讽诵,以求得其性情,则存乎其人之自至,而非注者之所能与也”,此为独到之见,颇有见识。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己巳《庄骚合刻》本。 楚辞约注一卷。清高秋月、曹同春 (生卒年皆不详)撰。高秋月,字素蟾,金坛(今江苏金坛)人。著有《庄子释意》。曹同春,字孟序,亦金坛人。康熙年间例贡。《楚辞约注》乃曹同春依高秋月旧注,辨其音义而写成。卷首有曹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序。正文不分卷,仅收屈原作品。编次为: 《离骚经》、《远游》、《九歌》、《天问》、《渔父》、《卜居》、《九章》、《大招》、《招魂》。二招系依黄文焕说,定为屈原作品,并申述理由。除《卜居》、《渔父》、《大招》外,每篇末皆有后记。《九章》以己意推定写作年代,并加以排序。此书突出特点是对屈原诗作写作年代论述较多,除《九歌》外,其余作品一一推定写作年代,颇有参考价值。对《天问》注释尤见功力,将170余问,归纳三大部分,对作品章法结构,有较详细论述,疏解文义也较通达。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称赞说:“而《天问》为各家所不能言。学有根底,非泛泛著笔者可比”。此书注文主要依据王逸、朱熹、黄文焕三家之书,能删其繁芜,弃其凿说,依文立义,较明白易晓。但此书作品系年,仅以己意推测,根据不足,有失牵强。另外,学朱熹《楚辞集注》手法,对诗作一一以赋、比、兴加以点评,难以揭示 《楚辞》艺术特征。版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庄骚合刻》本,上海、浙江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