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楼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楼观道观。位于今陕西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秦岭山麓。相传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看天象,始称草楼观,又名紫云楼。老子入关,在此筑台,讲《道德经》。后人于此创立道观。其名始见于《楼观传》,魏元帝咸熙初(264),道士梁谌事郑法师于此。南北朝时为道教楼观派重地。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宗圣观。后大行扩建,修筑殿、阁、宫、亭、塔、洞、台、池等50多处。北宋端拱元年(988 ,改名顺天兴国观。元中统元年(1260),改称宗圣宫。金、元、明各代均有修缮。清康熙时重建。其前为四子堂、文始殿、三清殿; 再进为望气楼、景阳殿、宝章殿; 后为宗圣宫。宫后为说经台。今存历代碑碣70多件,多出名人之手,如欧阳询、苏轼、米芾、赵孟頫等。还有李白、岑参及后代文人的诗词。已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观宋*苏轼的七言律诗: “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有游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诗题下有注。楼观又称“楼观台”,在今陕西周至县城东南40里的秦岭山麓。相传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为楼,观看天象,初称草楼观,后老子入关,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五千言,故又称“授经台”,宋代称为“崇圣观”。诗中描写楼观是一千多年历史变迁的见证,游人到此不禁会想到在此筑观的秦始皇、晋惠帝。长年香火不断使这里的井水厨灶都显得很神秘。听说神仙经常到这儿来,真让人怀疑那位种田的老农是不是庚桑楚呢! 庚桑指庚桑楚,是老子的弟子。 楼观道教最早的宫观,位于陕西周至县终南山中,素有“仙都”之称。相传周代函谷关令尹喜在此修道,结草为楼,以观星望气,故名。老子去周西行,尹喜执弟子礼以迎,老子在此讲授《道德五千言》,成为道教发祥地。有“说经台”、“系牛柏”、“老子墓”等圣迹,为道徒景仰之地。 楼观道教宫观。又名“紫云阁”。《楼观本记》、《楼观先师本起内传》在追溯楼观的起源时,均称终南山北麓的右楼观台为西周康王时关令尹喜的故宅,因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望星气,故号楼观。周昭王时,老子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在此请问道教,老子授予五千言,后其址称“说经台”。周穆王好尚黄老,仰慕神仙,乃重葺楼观屋宇,为尹喜建庙立祠。再其后至晋历代帝王皆钦崇道教,修葺楼观,拨给庙户,招纳四方幽人逸士。楼观遂成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在南北朝,北朝道士多集结楼观,逐渐形成楼观派。该派宗《老子五千文》和“三洞经文”,内外丹兼修,又以符箓召神劾鬼,为人治病。该派唐时尤盛,至元并入全真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