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世袭世代承袭。专指爵位或领地。《魏书》: “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 世袭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世代承继,多用于帝位、封号、官爵、领地、财产、技艺的代际传递。中国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过世袭制度。我国古书中“夏禹传子”的故事,可视为世袭制的发端。夏禹死后,首领的地位不是由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夏禹的儿子——启依靠暴力获得。此后,帝位、封号、官爵、领地的世袭历代相沿,并逐渐从习俗演化为法规。《魏书》“昔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士。”某些朝代还明确规定世袭先祖地位的代际。私有财产——土地、家资、仆从的世袭则是古代社会的天然法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则以法律形式规定血亲之间的继承关系。 世袭谓世代继承帝位、爵位。王位世袭制始于夏启。启废禅让制,实行 “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延至清末。爵位世袭始於周。封国诸侯行世袭制。而公卿大夫、士不得世位而世禄。汉因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士。” 后宦官亦见世袭。明正统十一年(1446),予太监王振侄王林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官,并授曹吉祥等人之弟侄辈世袭副千户。宦官世袭始於此。亦有世代袭职。清制,凡立功或阵亡,请予赏恤爵位者,其子孙以例承袭,谓之世袭。凡世袭皆限定袭次,其不限次之前加 “世袭罔替”字样。清昭梿《啸亭杂录·台湾之役》: “因封大纪为一等嘉义伯,世袭罔替,赐银1万两。” 世袭世代继承之意。清代帝位由爱新觉罗家族世袭。其他满洲宗室爵位亦世袭,但多有代数限制,如准袭一次、二次。其不限代永准承袭者,多为皇族近支或有大功勋者,称为 “世袭罔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